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指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可以使肝功能恢复,肝硬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由于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当发现代偿性肝硬化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1、病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在疾病早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可导致肝细胞遭到破坏,出现肝功能异常。当疾病进展到失代偿期时,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引起代偿性肝硬化的情况;
2、临床表现:代偿性肝硬化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同时还可伴随营养不良、黄疸、贫血等慢性肝病的症状,少数患者也可无明显症状;
3、检查: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可发现转氨酶、胆红素等异常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可下降。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HBV-DNA、HBeAg和HBcAg等病毒标志物阳性,可作为确诊病毒性肝炎的依据;
4、治疗:代偿性肝硬化需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等。同时可使用甘草酸二铵胶囊、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等药物进行保肝降酶治疗,以及水飞蓟宾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炎保肝治疗。
代偿性肝硬化应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相鉴别。处于代偿期的患者,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转为失代偿期,则易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