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一般在感染后2-10天发病,潜伏期为3-15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表现。
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乙型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传播速度较快,人群普遍易感。当人体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即可发生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2-10天发病。
患者早期可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体温逐渐升高至39℃以上,并伴随剧烈头痛、眼眶疼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皮疹症状,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还可能会出现瘀点和瘀斑。
在疾病后期还可出现出血症状,如鼻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若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发绀等。
若怀疑自身存在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情况,则建议到医院感染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