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肩周炎,而且发生肩周炎后可以侵及肩部各种组织及结构,因此明确肩周炎的病因分型和病位分型对于诊疗肩周炎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更全面的为大家介绍肩周炎定义分型诊断,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肩周炎,做到早治疗早预防。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肩部疼痛:初起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疼痛,肩痛变天轻、夜里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夜里痛醒,不能入睡,尤其不能侧卧压患侧睡觉。
2.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表现为主被动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受限,尤以外旋受限为显著。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梳头、穿衣、束带、举臂、掏裤兜、女性系胸罩等动作均感困难。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以受影响,屈肘关节时手不能摸到对侧耳朵。
3.怕冷: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肱骨大结节、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肩胛骨内角、冈下窝处等处。
5.肌肉痉挛和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6.影像检查及化验室检查:常规X线摄片,大多正常,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大结节骨密度增高。后期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有些患者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由于肩部结构复杂,常规CT扫描常难以分辨。MRI影像对软组织反应良好,密度层次丰富,因此对肩关节盂唇、关节囊、肩袖方面的病变,显示较满意,是肩周炎最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分型】
1.病因分型
由于肩周炎病因繁多,且广义者包含了众多疾病,故其病因分型较为困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型:
(1)外伤型肩周炎
主要由于外伤或手术后的肩部疼痛及肩部制动引起。外伤或手术后肩关节的疼痛造成肩关节的活动减少,尤其是上肢长期靠在身旁,垂于体侧。其它如心脏手术、胸外科手术、女性乳腺癌切除手术、肝胆外科手术术后疼痛。而制动主要包括肩部、上臂、前臂、腕部骨折等外伤或手术后石膏固定,甚至胸部石膏固定所引起。
(2)退变型肩周炎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经常承受来自各方向的创伤性外力而发生退变。50岁左右多发,常突然发生,没有明显诱因。
(3)风寒型肩周炎
有肩部受寒病史,如风扇或空调直接吹肩部、休息时窗户未关严,冷风吹及肩部等。
(4)中风型肩周炎
偏瘫后引起,上肢固定于身旁过久,功能丧失(主被动活动均丧失),肩关节疼痛明显。与肌力减退、运动减少有关。
(5)糖尿病型肩周炎
伴发糖尿病,发病年龄小,病程长,多为双侧发病,控制血糖对功能恢复作用明显。治疗棘手,恢复较慢,是最难治的一种肩周炎。
2 病位分型
在肩周炎的辅助检查中,由于MRI影像对软组织反应良好,密度层次丰富,因此对肩关节盂唇、关节囊、肩袖方面的病变,显示较满意,是肩周炎最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根据MRI反应的肩部病变部位及诊断意义上的相似性,可将肩周炎分为以下病位分型:
(1) 肩关节腔病变型:主要包括冻结肩、疼痛性肩挛缩症、粘连性关节囊炎、疼痛肩以及肩关节周围粘连症等。
(2) 滑液囊病变型:主要包括粘连性肩峰下滑囊炎、粘连性滑液囊炎、钙化性滑囊炎、闭塞性滑囊炎以及三角肌下滑囊炎等。
(3) 肌腱炎及腱鞘炎型:主要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粘连性腱鞘炎、冈上肌肌腱炎、疼痛弧综合症、钙化性肌腱炎、退行性肌腱炎、肩袖炎等。
(4) 其他肩周病变型:肩纤维组织炎、喙突炎、退行性肩关节炎等。
【分期】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主要位于肩前外侧,疼痛可放射到上臂和手,夜间疼痛有时较重,严重者甚至可以影响睡眠。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最显著,如:不能梳头、穿衣等。过去习惯将肩周炎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融冻期”三期。实际临床中还存在着“潜存期”。
1. 疼痛期
患者通常出现渐进性的弥散性肩关节疼痛,这个过程可能持续2.5~9个月。疼痛经常在夜间加重,并且在患侧卧位、肩关节受压时,症状更加明显。一旦患者使用患肢减少,疼痛就导致肩关节僵硬。
2. 僵硬期
患者为了使疼痛减轻,常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这就预示着僵硬期的开始。这一节段通常持续4~12个月。患者主诉在日常生活中活动受限。男性在取钱包、女性在系文胸时出现困难。当肩关节僵硬进一步发展后,则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梳头、穿衣服等活动受到限制,同时产生持续性钝痛(尤其在夜间),并常在肩关节达到或接近其新的活动范围极限点时出现锐痛。
3. 融冻期
这一期持续5~26个月,随着肩关节活动度的增加,疼痛将减轻。不经治疗(不是善意的忽视),绝大多数肩关节的活动可逐渐恢复,但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客观上正常的状态,尽管大多数患者主观上感觉已接近正常,这主要是由于患者日常活动的代偿或调整。
4. 潜存期
此时经代偿调节,急性炎症已经消退,故疼痛和肌力已近正常。但可有长期的患肩活动度低于对侧正常肩关节这一残留症状。因修复不完全,如果遇到过度幅度活动或过度负荷、过度牵拉,或病毒感染时又引发疼痛(激痛)。多见于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得当的患者,而彻底治疗的患者多不会有潜存期。
典型的肩周炎四个阶段可能不全出现,也可以不按照上述各阶段的先后顺序出现。
【治疗】
1明辨症状,积极治疗
肩周炎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多部位病变。常发生于40~75岁,以50岁左右多见;常缓慢发病,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患肩功能障碍,表现为主被动上举、外展及肩部旋转受限,尤以外旋受限为著;日常生活动作受限,如梳头、穿衣、束带、举臂、掏裤兜、女性系胸罩等动作均感困难。过去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将其自然病程分为疼痛期、僵硬期、融冻期三期。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自然病史长(可达3年以上)。且如不经有效治疗半数以上患者将遗留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肩关节活动障碍,其中10%最终发展为重度患者,且存在潜存期。在遇到过度活动或病毒感染时又会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一旦确诊肩周炎要积极正确治疗。
2针对病位,选择不同治疗手段
肩周炎的发病部位可以在肩关节腔,也可以在滑液囊,还可以在肌腱及腱鞘。对于造影或MRI显示关节腔变小者,可采用关节腔液压扩张治疗;而对于MRI表现为关节腔积液者,则可以采用银质针行肩前穴透刺肩贞穴,进入肩关节腔,进行“粗针重刺”、“长针深刺”,在松解粘连、内引流积液的同时,再配合针柄温针灸,以起到良好止痛作用;对于滑液囊的病变,则可行针刀松解;对于肌腱和腱鞘的病变,则可以进行中药外治、理疗等局部治疗;对于合并肩袖撕裂者,则可以在行肩关节镜松解的同时进行肩袖修补。由于肩关节镜存在盲区,在松解过程中会有遗漏,故在行关节镜松解的同时,一定要配合手法进行彻底松解。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痛,在颈椎病治愈后,肩部症状一般都会消失,不会有后遗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型肩周炎是肩周炎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类型,在治疗时一定要控制血糖。只有在血糖控制后,治疗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