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挑战。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认知、情感及行为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大幅下降,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传统观念中,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多聚焦于遗传因素与神经递质失衡等。然而,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出,营养缺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或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营养素中,镁元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正逐渐受到关注。
镁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促进钠离子和钾离子流动,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正常兴奋性,还能稳定细胞膜,保护神经细胞的完整性。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镁含量常常出现异常。一项发表于相关精神病学专业期刊的研究指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镁含量普遍低于健康人群 。镁离子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信号传导,对维持大脑正常功能意义重大,其缺乏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回路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1991 年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小型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与镁缺乏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该研究测量了 20 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镁水平,这些患者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 6 名患者还额外接受碳酸锂治疗。
结果发现,25% 的患者血清镁水平较低。在对部分患者进行口服镁补充(每天 600 毫克氯化镁和一种氨基酸螯合镁的组合)后,4 名补充镁的患者中,有 3 名血清镁水平未恢复正常,仅 1 名患者的水平恢复正常,且该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有所减轻 。研究人员认为,在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镁缺乏可能导致他们对药物无反应,从而需要住院治疗,且多数患者口服镁补充剂效果不佳,可能与镁吸收不良有关。
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同样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Omega-3 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 Omega-3 脂肪酸水平普遍偏低。这些脂肪酸参与构成细胞膜,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和大脑的炎症反应调节。其缺乏可能会破坏大脑正常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加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虽然目前营养缺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日渐明确,大量的研究证实通过改善营养状况来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精神情绪障碍的营养素目前有针对性的并不多见,可以参考ComforKids-T1(康福奇T1)。康福奇 T1中各种营养素的剂量充足,形态也更适合此类人群。作为精神类障碍人群的非药物干预方式,目前逐步被应用于临床。但要明确的是,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干预措施,仅可在专业人士的严格指导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