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小小“肉疙瘩”一不留神化身癌症!3个症状不得不留神

2021-06-18 17:10行业快讯

久坐族洪小姐最近无意中发现自己 大便带血 ,以为是“老朋友”痔疮又犯了,自行使用了痔疮膏,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仍不见好,后来在医生朋友的建议下, 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报告显示,洪小姐长了大肠息肉 。 洪小姐吓得不轻: 不会是癌症的先兆吧?

什么是息肉?

大肠息肉有什么类型?

息肉,通俗理解就是“肉疙瘩”,指的是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而 大肠息肉,就是大肠黏膜表面的“肉疙瘩”。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不大。

大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吗?

是否一定要切?

良性息肉:

病理结果提示为增生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就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你的心足够大。家医君建议,针对这种息肉还是先“切”为敬,以解除心头大患。

恶性息肉:

如果报告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很大,如不治疗,百分百癌变,平均癌变时间为5~10年。

温馨提醒:息肉切了并不是“万事大吉”,定期复查才是上策。

大肠息肉一般有什么症状?

腹部隐痛:腹部隐隐作痛,痛楚能忍受。

便血:大肠息肉患者会有便血的症状,排便时,大便混杂粘液、血液。便血的量不多,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贫血。

排便次数增加:在息肉刺激下,肠道蠕动加快,大便变稀,排便次数增加。

如何预防大肠息肉发生癌变?

有研究显示, 黑人、年龄大于40岁、男性、肥胖(BMI≥25),好烟酒且高脂饮食的人群,是大肠息肉的高危因素。此外,某些疾病因素如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十二指肠息肉、肝胆疾病也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预防大肠息肉,预防大肠癌,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愿所有的疾病对你说Bye~Bye,身体的健康对你说 Hi~ Hi。

家医君寄语

肠镜手术后最好在术后三个月作复查,如果没发现异常,则可3~5年再次复查或遵循医生的复查随访要求。如果有息肉新生,就需要再次切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领跑高端医疗装备
2025年3月6日,在医疗影像技术的最前沿,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国产光子计数正式迈入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预示着这款代表未来医学影像发展方向的超高端设备即将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同时也标志着国产光子计数CT技术已

评论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