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路亚洲:抑郁症不能光指望心理治疗

2019-08-10 22:33名医好药
 “你最近精神状态不太对头,别是得抑郁症了,快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吧……”这是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和对话,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走进患者实际的生活中。

  哪里有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能干什么?

  去医院看医生不都是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么?医生哪里有时间给我做心理辅导?

  万一,万一我真的被确诊为抑郁症了,怎么办?

  抑郁症要终身用药,也治不好,那我还治它干什么?

  ……

  抑郁症患者的“四不”现象导致就诊率低

  不想找,不知道该不该找,找不到,成为中国抑郁症不断高发、治疗率却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很多患者明明病情很严重了,也不愿意到安定医院来,本来就抑郁,更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去了精神病院(北京安定医院是北京地区出名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所以宁愿拖着也不就医。”据北京安定医院抑郁治疗中心病区主任路亚洲介绍,导致抑郁症治疗率过低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不愿、不敢、不知、不必。

  其中,“不必”是一些患者认为自己的情绪异常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通过自我调整或是换换环境、放松放松就行了,没必要就诊。

  路亚洲表示,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带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正规的维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抑郁症并不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疾病,而是要在发病初期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维持足够长的治疗时间。”据介绍,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等。路亚洲表示,抑郁症强调综合治疗,只重视药物或只重视心理治疗,都是不明智的。

  特别是很多患者对抑郁症用药有误解,认为一旦开始用药,就需要终身实用,“是药三分毒”的思维也使得很多患者排斥用药,而强烈要求进行心理治疗。但在很多临床案例中,心理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合适的时机比如病程的早期、抑郁症刚出现不久,心理治疗的干预效果普遍是比较有效的,但一旦进入到重度抑郁症环节,心理治疗就很少有用武之地了,这个时候如果依然坚持不加入药物治疗,很可能会加重病情。

  必须要清楚的是,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它和许多躯体疾病一样,既可以通过有效、及时的救治得以康复,也会因为恐惧、拖延而恶化。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抑郁症治疗必须要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治疗,早期发现,疾病进程较早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个时间周期大概在1-2年左右。

  但在临床中,很多患者也会出现一种“断续治疗”的情况,就是开展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就认为自己已经痊愈了,要么是出于省事,要么是自信,要么是不想继续用药等原因,自行终止到医院复查、用药。

  还有一些患者在用药后,一开始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但症状缓解之后就开始断药,但依然进行备药,当症状重新出现后又恢复治疗,就是所谓的把抑郁症当成感冒来治疗,还振振有词的说,抑郁只是“情绪的感冒”。

  对此,路亚洲表示,这样的举动非常危险,因为抑郁症一旦发生,特别容易纠缠不清,复发率非常高,大概有25%到40%在发病之后的两年之内复发,有60%的患者在五年之内复发。

  抑郁症的治疗可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个阶段。急性期是把症状都消除,巩固期的目标是完全缓解这个状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使这次抑郁症发作的自然病程完全渡过,维持期则是要达到康复避免复发。一般急性期治疗时间是6到12周,巩固期是4到9个月,但维持期却没有任何的标准,要根据疾病特征和既往发作情况来确定。但就目前治疗现状来看,抑郁症治一个月中断治疗率可以达到20%—30%,所以我国抑郁症的复发率也较高。

  抑郁症不是一种不治之症。路亚洲强调,如果你在疾病的早期给予恰当的及时的治疗,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会终身再犯。研究已经证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存在结构性改变,发作次数越多、发病时间越长,损害就越明显,而器质性的损害毫无疑问会带来认知方面的损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抑郁症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及时有效治疗会得以康复。如果恐惧拖延,复发发的概率会逐渐增加,治疗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资料显示,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前往精神病院就医的实际就诊率不足1/3。

  抑郁症可防可治 遵从医嘱是关键

  “如果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然而,目前在中国的许多抑郁症患者并未接受治疗,错失了康复的机会。发病率极高但治疗率极低,形成一种奇特的反差。”路亚洲表示,目前抑郁症存在明显的治疗率反差。以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为例,抑郁症的治疗率接近40%,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仅为4.3%。

  精神疾病造成的健康和经济负担日益严重。精神障碍与自杀所占疾病负担将名列第1、2位。

  自杀问题是抑郁症永远无法回避、怎么绕也绕不开的话题。抑郁症终生自杀风险为6%,自杀率4%~10.6%,实际上,约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后死于了自杀。更加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是,青少年患者自杀人数在连年攀升。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凋零。

  重度抑郁的患者,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认定生命没有意义,更多的痛苦和烦恼必将接踵而来,因此很容易想到怎样从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解脱。

  既然抑郁症不治疗的后果如此可怕,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得了抑郁症呢?

  路亚洲提醒,抑郁症的诊断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不希望大家做出自我判断,应该交给医生来。截至目前,抑郁症真正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未知,尚停留在各派系的学说层面,因其病因的复杂性,称其为一组疾病较之于一种疾病更为准确。

  遗传学研究家系调查结果表明与抑郁障碍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的概率就会越高,一级亲属甚至能达到比正常人高2~3倍的发病率。

  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亦是目前方兴未艾的热点研究之一,有不少的研究报道已证实,情感障碍的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乃至结构的异常,人脑内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三种神经递质像快递员一般把人脑内的信息跨过细胞之间的间隙而传递出去,如果这些快递员罢工或是有人偷懒,那么下一个等着收货的脑细胞接收的信号减弱或改变,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失眠、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更严重的可发展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

  最容易被公众所熟知的病因莫过于心理、社会因素了,一些诸如天灾、人祸般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丧偶、离婚、失恋、失业、严重躯体疾病等负性生活事件均是抑郁症发生的应激源,基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承受能力、认知水平的不同,对待此类应激源的表现也大不相同。跌倒了,爬起来,哭一会儿,拍拍身上的土,总结下接着走这是正常应激反应,坐地下起不来,越哭越痛苦,抬不起脚来,那多半已经是病态。有数据显示,抑郁症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35岁~45岁女性发病率最高。另外,单身适龄人士比已婚者发病率要高,有家族史的患病可能亦会增加。

  长期服用降血压、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药物的患者,药物副作用致使神经兴奋性降低,精神抑制,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慢性疾病的患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甲亢等,由于病程长,愈后效果不佳,可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自卑感增强,加之持续的高医疗支出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另外,有烟酒嗜好、药物甚至是毒品依赖的人,在不利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易产生焦虑,对待事业及生活责任感重,自我负担重,极易形成紧张高节奏的生活模式、焦虑情绪的膨胀。同时,人际关系不良、内心狭隘者也属于抑郁症高危人群。

  简单地说,抑郁症应该符合以下四个特征:第一,要表现出一定的症状,不仅仅是情绪不好,而且呈现一系列的综合症的表现,才能构成症状学的标准。包括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什么都不想做)、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如果这些综合症都有了,是不是就是抑郁症了呢?还要看时间。这些症状持续非常长的时间,你自己通过心理调节走不出来,才会达到病程标准。

  是不是症状够了,病程够了,就是抑郁症了?也不是,医生还要看你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疾病是否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影响到你的工作。

  症状、病程、严重程度标准都够了,是不是就是抑郁症了呢?也不一定是,我们还有排除标准,要除外你这些表现是不是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引起,如躯体的疾病、过度的刺激、过度的疲倦、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很多外界因素。

 

  总之,是否得了抑郁症要让医生来判断,并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自己轻易下定义,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据悉,北京安定医院与北京怡德医院将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由安定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在怡德出诊,为各类抑郁、焦虑、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等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诊疗服务。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