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津液病辨证

2024-01-05 15:57中医诊断

一、津液不足证

概念: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的证候,属内燥证。

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唇焦或裂,眼球深陷,渴欲饮水、皮肤干燥甚或枯瘪、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难解、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症。

辨证要点:是以唇、舌、咽及皮肤干燥,溲少便干为主要症状。

津液不足的产生,原因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化减少,或因过分限制饮食及某些疾病(如噎膈、反胃等),引起长期进食减少,使津液化生之源匮乏,均可导致津液生成减少;因热盛伤津耗液、大汗、吐泻、泄利太过等导致津液大量丧失,则均能造成津液不足的证候。

津亏证根据其所反映的脏器不同,临床可分为肺燥津伤、胃燥津亏证,肠燥津亏证等。

二、水液停聚证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影响脏腑经脉输布和排泄水液功能,致水液停积于体内的病证,即为水液停聚证。本证的病变很多,水肿与痰饮证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类证候。

1、水肿

概念: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称为水肿。

临床辨证,首先区分阳水与阴水,以明虚实。

2、痰饮

痰和饮均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稠者为痰,稀者为饮。二者虽属同类,临床表现则各异。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水液停聚证怎样理解
津液病辨证,是分析津液病证的辩证方法。津液病证,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个方面。水液停聚证,是反指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所引起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凡外感六淫,内伤脏腑皆可导致本证发生。

评论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