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螳螂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Tánɡ Lánɡ
拉丁: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2.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3.Stalilia maculata Thunb4.Hierodula pat
别名:不过、?(虫曩)、蛑、巨斧、拒斧、髦、天马、螗螂、石螂、龅胧、食胧、刀螂、?螂、斫父、斫郎、猴儿、怒备、马螂康
药用部位:为膛螂科动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小刀螂、广腹螳螂等的全体。
药材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多为干瘪的虫体,长4-8cm,黑褐色或黄棕色。头部三角形,复眼1对,单眼3个,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触间上方;前胸背侧缘具细齿。翅、足多残缺不全。体轻、质脆,易碎。气微,味微咸、涩。
栽培要点:气候:喜暖,树上栖生。野生、自由繁殖。
产地
1、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分布于南方各地。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分布于我国广东、台湾和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捕捉,晒干。净制:除去杂质;切制:用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定惊止搐;解毒消肿。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只。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口畜)鼻、吹喉或调敷。
【附方】
①治小儿急惊,定搐:螳螂一个,晰蜴一个,赤足蜈蚣一条。上三味,同为细末。每用一剜耳,吹入鼻内。《圣济总录》中分散。
②治喉症,不论新久,咽喉肿痛或破烂:螳螂一只晒干,净冰片一钱,硼砂七分,正绿窖梅(去蒂)五分。共研细末,吹入喉内。能生肌,消炎。
③治痔疮:烧螳螂褐色者服之。
禁忌:血热无瘀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