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甘露饮子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2024-02-01 11:55中药方剂

甘露饮子

《阎氏小儿方论》:甘露饮子

别名

甘露饮、大甘露饮

处方

生干地黄(焙)、熟干地黄(焙)、天门冬、麦门冬(各去心,焙)、枇杷叶(去毛)、黄芩(去心)、石斛(去苗)、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炒)、山茵陈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润肺利咽;滋阴清热,行气利湿。主心胃之热上冲,牙龈、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小便黄涩;或时身热,温热病,咳嗽,消渴,肝郁头痛,衄血,痛经。

临床应用

1.口疮:本方加减治疗口疮31例,方药为:干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0g、茵陈9g、枇杷叶9g、枳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煎水分3次服完,小儿量酌减。除婴儿外,重症者可用柳花散加减煎汤含漱(青黛10g、冰片9g、黄柏15g、甘草15g。每日1剂)。典型病例:肖某,女,69岁。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屡治不愈5年余,且伴口苦咽干,头晕头痛。体温39℃,口喉干涩,吞咽疼痛,纳少,溲黄便结。口腔及舌缘两边有黄白色的溃疡点16个,两侧扁桃体呈Ⅱ度肿大,咽喉部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甘露饮加减(干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5g、茵陈9g、枇杷叶9g、枳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剂,煎水分3次内服。另用柳花散加减煎水含漱。连用2日后,口腔溃疡点由原来16个减少至8个,颜色变浅,面积也明显缩小,诸恙亦愈。上方加生黄耆15g,继用5剂后治愈。追访1年未见复发。

2.胃脘痛:李某某,男,31岁。上腹部于饭后隐隐的痛反复发作3年余,症见纳差,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诊断为慢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虚热内扰。用甘露饮去茵陈、枇杷叶,加入金铃子9g,延胡索9g,青木香9g,乌梅6g。连服7剂腹痛消失,食饮好转。后又减理气止痛之品,加入太子参18g,淮山药12g,鸡内金9g,连服30余剂,症状消失。

3.阴虚盗汗:魏某某,女,4岁,患儿睡后汗出不止2年,尤以夏天为甚。平素体弱,口干喜饮,纳差,大便干结,小便短急,五心烦热。经用多法治疗无效。唇赤舌红,无苔,脉细数。X线胸透,肺部正常。辨证为阴虚内扰,心液不敛。用甘露饮去茵陈、枇杷叶,余各味减量三分之一,再加太子参12g,五味子6g,浮小麦6g。服3剂后好转。后又在此基础上减味,并先后用白芍6g,淮山药9g,生牡蛎12g,连服10余剂,盗汗消失,手足烦热好转,5年未复发。

4.温热病:褚某某,男,35岁。因受凉后发烧5天,体温达39.5℃,微恶风寒,伴有头痛,咳嗽,痰少黄稠,口渴唇干,喜冷饮,3天无大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中间微黄,脉滑数,X线胸透,为左侧支气管炎,辨证为外感风热,邪传阳明。用甘露饮去茵陈,枳壳,加石膏30g,大黄9g(后下),银花9g,连翘9g,日服2剂,每日4次。2天后体温下降,大便通畅,头痛减轻,但仍有咳嗽,低烧,周身酸痛,去上方加味之药合麻杏石甘汤及蔓荆子。日服1剂,每日2次,连服5剂,症状消失。

用法用量

甘露饮[《局方》卷六(绍兴续添方)]、大甘露饮(《咽喉经验秘传》)。

注意

素体阳虚,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少阴药也。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也;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

2.《医林纂要》:熟地黄以滋养肾水;生地黄能升肾水以上交于心;麦冬以清肺宁心;天冬能滋肺金以下生肾水;石斛甘微咸,得水石清虚之气,故能补心安神,清金保肺,去胃中之湿热而布膻中之清化;茵陈去胃中沉郁之湿热;黄芩降肺逆;枳壳破郁积,且能敛阴;枇杷叶酸能补肺敛阴,宁心收散,苦能泄逆气,泻火清金;甘草补中而亦能去热。热盛则水涸,二地以滋之;热盛则金流,二冬以保之;清用黄芩、枇杷叶;去湿用茵陈、枳壳,而皆有悠扬清淑之致。不必大为攻下,此所以为甘露。热莫盛于胃,而诸热皆统于心,心化不足,则热妄行,石斛补心以除妄热,所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也。

3.《时方歌括》:足阳明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故以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之润以补之;枇杷、枳壳之降以顺之。若用连、柏之苦,则增其燥;若用耆、术之补,则虑其升。即有湿热,用一味黄芩以折之,一味茵陈以渗之,足矣。盖以阳明之治,最重在养“津液”二字。此方二地、二冬等药,即猪苓汤用阿胶以育阴意也;茵陈、黄芩之折热而去湿,即猪苓汤中用滑泽之除垢意也。

摘录
《阎氏小儿方论》

宋·《阎氏小儿方论》,宋·《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名“甘露饮”:甘露饮子

组成

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黄芩、石斛、枳壳、甘草、茵陈。

用法

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煎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腥热,含漱后服。成人亦可按常规剂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

滋阴清热,行气利湿。

主治

心胃之热上冲,牙宣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胃脘疼痛。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牙龈脓肿、口腔溃疡、慢性咽炎、麦粒肿等五官诸疾;又用于治疗糖尿病,咯血、吐血、衄血等内科病症。

1复发性口腔溃疡:本方加减内服并外敷血竭末,治疗阴虚火旺、脾胃湿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68例。外治法:局部敷血竭末适量,直至局部溃疡愈合。以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程度评定疗效,以15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8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第6期)

2.化疗所致口腔溃疡:本方治疗化疗引致的口腔溃疡50例(治疗组),对照组50例应用维生素B2、甲硝唑(灭滴灵)加西瓜霜治疗。以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河北中医》2001年第3期)

3.肥大性龈炎:本方为主配合超声波洁治术治疗肥大性龈炎31例。以见效后长期复发与否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经1~3年随访,个别患者有复发倾向,但症状轻,病程短,再治效果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第8卷第8期)

4.复发性麦粒肿:本方加减治疗复发性麦粒肿82例。以主要症状变化评定疗效,5~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68例87只眼,好转12例23只眼,无效2例4只眼。治愈率76.3%,有效率为96.5%。(《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第2期)

方解

甘露饮子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祛湿、破气降逆之品,使肺胃布律洒陈而如甘露,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炎引起之五官疾病。本方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阴虚、湿热内蕴,脾胃阴亏则当治以甘寒滋润,然甘寒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内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

素体阳虚,口腔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腰膝酸楚,溲清,舌嫩有齿痕,脉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之证,不宜用此方。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本方加减可治疗湿热型糖尿病,伴阴津损伤者加玄参、苍术、全瓜蒌,苔厚腻者加佩兰,饥饿感重者加生石膏;伴气机阻滞者加柴胡、厚朴、陈皮、白芍、玉竹、知母;伴气阴两伤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佩兰、玉竹;伴瘀血阻络者加当归、牡丹皮、赤芍、菊花、丹参、白茅根、生三七粉;伴肝肾亏虚者加玄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白茅根、侧柏叶。亦有本方加减治疗喉痹、消渴、胃痛、淋证、湿热阳痿、慢性浅表性胃炎、糖尿病等内科、男科病等病症的临床经验报道。

方歌

甘露二冬二地均,芩枇只斛与茵陈,合和甘草平胃热,口烂龈糜吐衄珍。

摘录
宋·《阎氏小儿方论》,宋·《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名“甘露饮”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对叶榕
对叶榕,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inn.的根、叶、果、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消积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关节炎。

评论2024-05-20

竻慈姑
竻慈姑,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Lasiaspinosa(L.)Thwai.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胃消食之功效。常用于热病口渴,肺热咳嗽,小便黄赤,肾炎水肿,白带,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头疮,胎毒,痄腮,淋巴结结核,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18

冷水花
冷水花,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冷水花PileanotataC.H.Wright的全草。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评论2024-05-18

竹荪
竹荪,中药名。为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短裙竹荪D.duplicata(Bosch)Fisch的子实体。竹荪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短裙竹荪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作营养食品。

评论2024-05-17

美人蕉
美人蕉,中药名。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L.的根状茎和花。植物美人蕉,全国各地普遍栽植;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具有清热利湿,安神降压之功效。主治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红崩,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评论2024-05-15

化血胆
化血胆,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黑蒴Melasmaarvense(Benth.)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跌打损伤,痛经。

评论2024-05-15

小果倒地铃
小果倒地铃,中药名。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CardiospermumhalicacabumL.的全草。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北部较少。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黄疸,各种淋证,糖尿病,百日咳,咽喉炎,湿疹,对口疮,疮疔痈肿,跌打损伤。

评论2024-05-14

天泡子
天泡子,中药材名。为茄科植物小酸浆PhysalisminimaL.的全草或果实。具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评论2024-05-12

八月瓜
八月瓜,中药名。为木通科牛姆瓜属植物五风藤Holboellia fargesii Reab.[Stauntonia longipes Hemsl]、宽叶八月瓜H.latifolia Wall.和小花八月瓜H.parviflora(Hemsl.)Gagnep.[Stauntornia parviflora Hemsl.]的果实。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睾丸炎。

评论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