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茯苓甘草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2024-02-06 16:33中药方剂

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别名

茯苓桂甘汤、茯苓汤

处方

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功能主治

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临床应用

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头眩欲呕,心下漉漉作水声,四肢逆冷,舌质淡,而苔白腻,脉象沉弦。此为脾不健运,水湿停潴之证。故以扶阳温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汤治之。处方:桂枝15g,茯苓24g,生姜15g,甘草3g。连服2剂,而躁烦不作,脘闷消失,冲逆平息,脉象虚软。后以健脾行水之剂,调理而愈。

用法用量

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卷七)。

各家论述

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③《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摘录
《伤寒论》

《会约》卷四:茯苓甘草汤

处方

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

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摘录
《会约》卷四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克痞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克痞丸”。处方:丁香 藿香 官桂 茯苓(去皮)甘草 小茴香各15克 干姜45克 桔梗7.5克。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化饮,行气消痞。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用生姜汤送下。处方:丁香5钱,藿香5钱,官桂5钱,茯芩(去皮)5钱,甘草5钱,小茴香5钱,干姜1两半,桔梗2……

评论2024-01-21

止逆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止逆丸”。别名:止呕丸(《普济丸》卷一六四)。处方:沉香 丁香 水香 吴莱萸(洗,焙干)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汁制)各15克 水银 硫黄各30克(二味研令砂子星尽为度)。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生姜汁调糊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温中化饮,降逆止呕。治停寒积饮,呕吐痰水。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