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大建中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2024-02-07 15:42中药方剂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卷上:大建中汤

别名

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蜀椒3克(炒去汗)干姜12克 人参6克

功能主治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胶胎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二次温服,每次相隔约一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备注

方中蜀椒味辛大热,温脾胃,助命火,并能散积杀虫;干姜辛热,温中助阳,散寒降逆;人参补益脾胃,扶助正气;重用饴糖建中缓急,并能缓和椒、姜燥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

甘草6克 人参9克 半夏10克 生姜15克 蜀椒6克 饴糖24克

制法

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虚劳,寒饮停在胁下,决决有声,有头上冲皮起,引两乳,腹痛里急,多梦健忘,失精气短,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饴糖,服200毫升。

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9克;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3克。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大建中汤

处方

黄耆(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续断 石斛(去根)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

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金匮》卷上:大建中汤

别名

三物大建中汤

处方

蜀椒2合(去汗),干姜4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

补心脾,祛寒气。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或蛔虫为患,脘腹寒痛,呕不能食,腹皮高起,出现头足状包块,痛而拒按,或腹中漉漉有声,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饮食下咽,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心腹寒痛,呕不能食,腹中虫物乘之而动。阴黄。厥逆,脉伏。寒饮升降,心腹剧痛而呕;疝瘕腹中痛者;又治挟蛔虫者。

临床应用

1.腹痛呕吐:腹中痛甚则有块,平则无形,每每呕吐酸水。此属中虚,阳气不运。当与大建中汤。党参、蜀椒、干姜、金橘饼。

2.蛔虫性肠梗阻:杨某,男,6岁。患蛔虫性肠梗阻,脐腹绞痛,呕吐不能食,呕出蛔虫一条。患儿面色萎黄有虫斑,身体瘦弱,手脚清冷,按其腹部有一肿块如绳团状,舌苔薄白,脉沉细。此中气虚寒,蛔虫内阻。治以温中散寒,祛虫止痛,用大建中汤。西党10g、川椒3g、干姜3g、饴糖30g,加槟榔10g、使君子10g,嘱服2剂。因患儿哭闹不休,进城买药缓不济急,乃先用青葱、老姜切碎捣烂,加胡椒末拌匀,白酒炒热,布包揉熨腹部,冷则加热再熨。肠鸣转气,腹痛渐减。药买到后急煎成汤,分小量多次服,一剂呕吐已止,再剂腹痛消失,并排出蛔虫一百多条。

3.嗜睡:刘某,女,18岁。患病半年。起初胸脘闷痛,渐次困顿喜卧,多眠睡。近一月余来,无论上课或进餐行路时均不自主地入睡,以致辍学。神经科诊断为“发作性睡病”。刻诊精神困顿、时时入睡、呼之蒙昧、胸腹时时窜痛,余无所苦。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缓。此乃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阳为阴困,不得舒展,阳入于阴则寐;中阳虚衰,阴寒之气攻冲则胸腹窜痛。治拟温中健脾,大健中阳。人参、蜀椒各9k,干姜12k,饴糖30k,水煎服。眼药五剂后,胸腹窜痛消失,嗜睡稍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原方继进五剂,嗜睡大减,精神振作,舌质淡,苔薄,脉沉。更以原法加减服药十余剂,诸恙悉平。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用法用量

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注意

实热内结,湿热积滞,阴虚血热等腹痛忌用。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

2.《千金方衍义》:虚寒积聚之治,此方最力,故《千金》效《金匮》用之,其方中人参辅椒、姜温散之法,人皆得之。至于胶饴为助满之首列,而反用以治病呕不能食,是专用助满之味,引领椒、姜、人参为泄满之通使。

3.《医方论》: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4.《金匮要略释义》:《本草经》谓蜀椒主邪气,温中,逐痹痛,下气。夫大寒乃邪气也。心胸中大寒痛,呕而不能食,法当温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又宜下气,故舍蜀椒莫与,从而可知中不受温,痛痹之不必下气者,则非蜀椒所宜矣。干姜亦温中之品,此证沉寒痼冷之在中者,性动而猖,其势向上,因用蜀椒复佐以干姜,镇以静而抑之使平。有谓附子驱寒止痛,何以舍而不用?曰:夫向上者,阴中有阳,实中有虚,何则?呕为实而有火之证,呕而不能饮食,中气大伤,自不得以附子攻也。爱用人参、饴糖补其虚乏。方名大建中汤者,宜矣。

摘录
《金匮》卷上

《千金》卷十九: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

处方

饴糖半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2两,生姜8两,大枣20枚。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

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千金》卷十九:大建中汤

处方

甘草2两,人参3两,半夏1升,生姜1斤,蜀椒2合,饴糖8两。

功能主治

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短,忽忽多忘。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糖消,服7合。

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3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1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汤,于中除去干姜之守中,易入生姜以散表,更加半夏以运痰,甘草缓急。药虽小变而大义不殊。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大建中汤

别名

八味大建中汤

处方

黄耆4两,人参2两,大枣20枚(擘),当归2两,桂心6两,生姜1斤,半夏1升(洗),芍药4两,附子1两(炮),甘草2两(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主虚劳气血俱虚,腹中拘急或疼痛,喜温喜按,呼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不温,及阴证发斑。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阴证发斑。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胸背、手足发斑,稀少而微红,如蚊、蚋、虱、蚤咬形状。发黄;兼治下焦虚寒之证。

用法用量

八味大建中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各家论述

《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参、耆所以补中,夏、草所以调中,以此皆脾胃药也;复有归、芍之和血,则外溢之斑,流而不滞;又有桂、附之温中,则失守之火,引而归原。此中营之帜一端,而失位之师,各就其列也。是方也,以参、耆、桂、附而治斑,犹兵法之变者也。

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建中汤

处方

干姜(炮裂)1两半,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大肠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大枣3枚(去核),饧1块,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宣明论》卷一: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黄耆建中汤

处方

黄耆3两,远志(去心)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房事过度,气血俱亏,精关不固,少腹急痛,尿频尿精,虚热,自汗或盗汗,形体羸瘦。蛊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使,热自腹中,或从背膂,渐渐蒸热,日间小剧,至夜渐退,或寐而汗出,小便或赤或白或浊,甚则频数尿精,夜梦鬼交,日渐羸瘦。虚热盗汗,四肢倦怠,百节烦疼,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用法用量

大建中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一七引《究原方》)、黄耆建中汤(《普济方》卷二一八)。

摘录
《宣明论》卷一

《女科百问》卷上:大建中汤

处方

白芍6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龙骨2两,人参2两,草(炙)2两,吴术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热自腹中,或从背膂,渐渐蒸热,或寐而汗,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入饴少许,煎1盏,食前温服。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定斋未病方》:大建中汤

处方

苁蓉(酒浸1夕)、肉桂、白芍药、甘草、人参、茯苓、鹿茸(蜜炙)、龙骨(煅)各等分。

功能主治

滋气养血,充益五脏。主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定斋未病方》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管见大全良方》:大建中汤

处方

人参(去芦)2两,粉草(炙)2两,龙齿(研)3两,当归(酒洗,去芦)3两,酸枣仁(去皮)3两,黄耆(去芦)3两,白芍药4两,远志(去心)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石莲肉(去心)1两半,泽泻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归,小便或赤或白,甚则尿精滑数,夜梦鬼交,或睡而汗出,日渐瘦悴,或生虚热,六脉虚弱,或大而软,按之不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溶,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管见大全良方》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大建中汤

处方

人参、桂心、归身、川椒、茯苓、炙草、白芍、饴糖、南枣。

功能主治

劳伤阳气,不肯复元,清阳凋丧,闪气疼痛,脘中痞结,经和补调理,右脉濡,来去涩者。虚劳腹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学从众录》引作“加减大建中汤”。

摘录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

《济生》卷一:大建中汤

处方

黄耆(去芦)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鹿茸(酒蒸)1两,地骨皮(去木)1两,续断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川芎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白芍药1两,小草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咄,痰多咳嗽,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强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
《济生》卷一

汉·《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组成

花椒三钱(9克)、干姜五钱(9克)、人参二钱(9克)、饴糖一两(30克)。

用法

先将前三药用水煎,去渣,再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功效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逆不能食,或腹中漉漉有声,苔薄白,脉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胃溃疡、阳痿等病症。

1.小儿功能性便秘:应用乳果糖口服加大建中汤加味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35例,与单纯乳果糖口服治疗32例作对照,疗程7日,连续4个疗程,随访3个月。以症状和体征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76.7%。(《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胃溃疡: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建中汤治疗胃溃疡30例,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作对照,疗程7日。以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HP检测阴性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6.67%。(《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第5期)

3.阳痿:应用加味大建中汤治疗阳痿患者80例,疗程7日。以服药3个疗程内阴茎勃起有力,同房可成功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00%。(《河北中医》1999年第1期)

方解

本方用于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方中蜀椒温脾胃,助命火,散寒上痛;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助蜀椒散寒之力;饴糖温补中虚,缓急止痛,助蜀椒止痛之功;人参补脾益气,配合饴糖重建中脏。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腹腔术后肠梗阻、胃溃疡、胆绞痛、胰腺炎、休息痢、腹股沟斜疝、胃下垂、睾丸鞘膜积液、重症便秘、多发性大动脉炎、浅表性胃炎、痛经、妊娠恶阻、克隆病等证属中阳衰弱,阴寒内盛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大建中汤具有促进肠管运动、增加肠管血流的作用。

方歌

(一)大建中汤用干姜,人参蜀椒加饴糖,里虚寒重腹痛甚,更使蛔虫无处藏。

(二)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摘录
汉·《金匮要略》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温中饮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温中饮”。处方:熟地9~21克 冬白术9~15克 当归9~15克(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者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 柴胡6~12克麻黄3~9克 肉桂3~6克 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解表祛邪。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

评论2024-02-07

加味小建中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小建中汤”。处方:桂心22克 甘草(炙)15克 白芍药45克 远志(去心)15克。制法:上为锉散。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寒,心腹切痛不可忍,按轻却痛,按重则愈,服热药并针灸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0枚,煎至160毫升,去滓,入饧糖10块如皂荚子大,煎令熔,空腹时温服。处方:桂心3分,甘草(……

评论2024-01-22

小建中合剂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建中合剂”。处方:桂枝111g 白芍222g 甘草(蜜炙)74g 生姜111g 大枣111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五味,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甘草、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560ml;白芍、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

评论2024-01-18

理苓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理苓汤”。处方:干姜(炮)1.5~3克 人参3~9克 白术(炒焦)3~6克 甘草(炙)1.5~3克 茯苓 猪苓各6克 泽泻9克 桂3克。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化气利水。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白术3钱(炒),炮姜1钱半,茯苓3钱,泽泻1钱半,猪苓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甘草6分。功能主治:寒湿伤脾,痛泻,脉弦细者。……

评论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