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豉汤
《肘后方》卷二:葱豉汤
葱白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葱白3枚 豉6克
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孟诜方》:葱豉汤
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解表和中。
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圣济总录》卷一九○:葱豉汤
豉1合,葱白1握(去须,切),生姜1两(切)。
妊娠伤寒头痛。
上以水1大盏,煮至6分,去滓,分2服。
《圣惠》卷九:葱豉汤
葱白3茎(切),麻黄1两(去根节,锉),豉1合,生姜半两(拍碎)。
伤寒初得一日,壮热头痛。
上以水2大盏,煎至1大盏3分,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稍热频服。衣覆出汗。
《圣惠》卷三十八:葱豉汤
葱白8茎,香豉2合,蓝叶3分,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
上为细末。
五石忽发动,体热烦疼,心躁闷乱。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半,去滓,分5次温服。未效,再合服之。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葱豉汤
葱白14茎,豉半合(炒),干姜(炮)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伤寒初觉1-2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良久,投葱豉热粥,盖覆出汗。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葱豉汤
葱白2茎(细切),豉1合,蜀椒49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上为粗末。
疫疠病始得之,头疼壮热。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顿热服。汗出愈,未愈更煎服。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葱豉汤
苍术(米泔浸,去皮,锉,麸炒黄)2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2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上为粗末。
伤寒1日至3日以前,身热脉大,肢体疼痛,汗不出。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葱白3寸,盐、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晋·《肘后备急方》:葱豉汤
葱豉汤,出自晋·《肘后备急方》。本方又名“葱白豉汤”。
葱白一虎口(5条)、淡豆豉1升(30克)。
水煎,分服取汗。
解表散寒。
外感风寒轻证,症见微恶风寒,或微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组成最能体现葛洪组方遣药简便廉效的特点,药仅二味,为清宣发散之剂,温而不燥,汗而不峻,对感冒及时疫初起,邪浅证轻者,颇为合拍。方中,葱白发汗解表,“散风寒表邪”,以“治伤寒头痛身疼”,为君药。淡豆豉“发汗解肌”,宣散表邪。二药合用,解表散寒。药性平和,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构成辛温解表之轻剂。临床以微恶寒、鼻塞、喷嚏为证治要点。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咽喉肿痛。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