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反胃的病因与辨治-反胃中医治疗方法

2024-02-15 10:07中医脾胃

反胃,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

反胃中医病因病机

汉代《金匮要略》记载反胃的临床特征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并提出具体证治。唐代王冰在《素问》注文中认为此病的病机是无火,使脾胃无以腐熟水谷。元代《丹溪心法》认为反胃的病机为血虚、气虚、有热、有痰。明代《景岳全书》中的补命门火之说,是对此病治疗的重要补充。西医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憩室,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壅滞症,胃肿瘤,胃神经官能症等,凡并发胃幽门部痉挛、水肿、狭窄,引起胃排空障碍,有反胃症状者,均可参考此病的内容辨证论治。

反胃的发生,主要为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或瘀血阻络等,影响胃气通降下行,宿食不化而成。

反胃中医疾病辨治

反胃的辨治,可概括为寒、热、痰、瘀四类。

1、脾胃虚寒。证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吐后即觉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若兼见面色白,四肢清冷,舌淡白,脉沉细,为久吐累及肾阳。治宜益火之源、温运脾阳。

2、胃中积热。证见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酸腐稠液,面红,心烦口渴,便秘尿赤,舌干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胃泄热。若兼见唇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脉转细,为久吐伤津耗气,气阴两虚。治宜益气生津、降逆止吐。

3、痰浊阻胃。证见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为痰涎水饮,眩晕,心悸,苔白滑,脉滑数。治宜涤痰化浊、和胃降逆。

4、血瘀内结。证见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有积块,坚硬且推之不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血便血,或上腹胀满刺痛拒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和胃降逆。

反胃起病缓慢,病初多表现为脾胃虚寒或胃中积热,适当调理,较易治疗。如久病形体日渐衰弱,发展为真阴枯竭或真阳衰微之危候,预后不佳。

注意调节饮食,戒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房事有节,有助于反胃的预防与治疗。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