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萆薢

2024-05-07 08:2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

1、主要用于膏淋,白浊,风湿痹痛,遗精,湿热疮毒,湿疹等。

2、西医诊为精囊炎、泌尿系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乳糜尿、接触性皮炎属于湿盛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畏大黄、柴胡、前胡、牡蛎;薏苡为使。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2)不宜与含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合用,因可形成沉淀。

3、饮食禁忌:忌牛肉、茗、醋。

注意事项

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化学成分

萆薢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水解后生成薯蓣皂苷元等。此外,还含鞣质、淀粉、蛋白质等。

药理作用

萆薢有抗菌、抗真菌、抗动脉粥样硬化、雌激素样作用。

毒理作用

薯蓣皂甙小鼠的LD50>300mg/kg。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2、《本草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同用,如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

2、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者,与猪苓、白术、泽泻同用。

3、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牛膝同用,如萆薢丸(《圣济总录》);属湿热者,则与黄柏、忍冬藤、防己等配伍用。

相关配伍

1、萆薢配益智仁:萆薢长于分清别浊;益智仁既能补肾固精缩尿,又能温脾止泻摄唾。二药配用,萆薢以分利为主,益智仁以固涩为要,一利一涩,相互制约,共奏固下元、利小便、去湿浊之功。适用于肾虚而见小便频数而少、浑浊不清、淋漓不畅,妇女带下诸证。

2、萆薢配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甘味补脾,涩性收敛,功善祛湿止带、健脾止泻、固肾益精,以“敛”为主;萆薢味苦,性微寒,善走下焦,功善泌清浊、利水湿、祛风湿,以“利”为要。二药配用,一敛一利,相互为用,共奏健脾固肾、分清泌浊之功。适用于肾病所致的蛋白尿。

3、萆薢配怀牛膝:萆薢长于祛风湿、止痹痛;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二药配用,扶正祛邪并施、相互为用,共奏补肝肾、强筋骨、止痹痛之功。适用于着痹之肢体重痛、腰膝酸软。

4、萆薢配石菖蒲:萆薢味苦,性微寒,功善泌清浊、利水湿;石菖蒲芳香通寳而善除湿浊。二药配用,其利尿化浊之功能加强。适用于湿浊不化之尿浊、尿频。

5、萆薢配威灵仙:萆薢长于祛风利湿;威灵仙善于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二药配用,其祛风除湿之功能加强。适用于行痹、着痹之关节肿痛,曲伸不利。

鉴别用药

1、萆薢与萹蓄:两药同属利水通淋药,玓能利湿疗疮,用冾淋证以及皮肤湿疹湿疮等。但萹蓄善清膀胱湿热,用于热淋血淋,淋漓涩痛,还能杀虫止痒,用于虫积腹痛,湿疹阴痒。萆薢以利湿分清去浊为长,善冾膏淋白浊,带下过多,又能祛风通络,除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湿热疮毒。

2、萆薢与土茯苓:两者功能相似,均以除湿见长,均归肝、胃二经,对于湿盛之淋浊、湿热疮毒及风湿痹痛均可应用。但萆薢除湿分清降浊之功更佳,故尤其适用于湿盛之膏淋、带下之证;土茯苓除湿又善解毒,故善治恶疮,尤为梅毒之要剂,也用治汞中毒。

相关药品

萆蘚分清丸。

相关方剂

萆蘚分清饮(《杨氏家藏方》)、萆蘚散(《普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2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1、萆薢: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2、泔制萆薢:取原药材,切6mm宽丝,用米泔水洗去泥沙,晒干。

3、麸萆薢:取净萆薢片置锅内用麸炒微黄色。每萆薢100kg,用麸皮5-1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呈竹节状,类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皱缩,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约0.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维管束),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松,易折断。气微,味苦、微辛。

饮片性状

1、萆薢:参见药材性状。

2、泔制萆薢:为不规则宽丝。

3、麸萆薢:形如萆薢,表面微黄色,偶有焦斑。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粉背薯蓣。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姜块状,断面姜黄色,表面生有许多须根。茎左旋,无毛,有时密被黄色柔毛。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下面灰白色,沿叶脉及叶缘被黄白色硬毛,有些植株叶片边缘呈半透明干膜质,干后黑色。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无梗,在花序基部由2-3剁簇生,至顶部常单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小苞片卵形;花被碟形,先端6裂,裂片黄色,干后黑色;雄蕊3枚,着生于花被管上,花丝较短,花开放后药隔变宽,约为花药的一半,呈短叉状,退化雄蕊有时花丝状,与3个发育雄蕊互生。雌花序穗状;花全部单生,子房下位,柱头3裂,退化雄蕊呈丝状体。蒴果有3翅,两端平截,先端与基部通常等宽,成熟后反曲下垂;种子2颗,着生于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绵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粉萆薢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菝葜
菝葜,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zchinaL.的干燥根茎。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评论2024-05-11

粉萆薢
粉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评论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