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主治1、米面薯芋食滞:本品甘平,健胃消食,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
2、断乳、乳房胀痛:本品有回乳之功。
3、本品又兼能疏肝解郁。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
禁忌1、中药配伍禁忌:
地榆、石榴皮、仙鹤草、侧柏叶、萹蓄、五倍子、虎杖等含有大量鞣质,可以与麦芽发生相互作用而降低后者的药效故不宜同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阿司匹林及烟酸合用,以免降低生物活性。
(2)麦芽含有酪胺类物质,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
3、饮食禁忌:忌难消化的食物。
注意事项妇女哺乳期禁服,孕妇、无积滞者慎服。
化学成分麦芽主要含α-及β-淀粉酶、催化酶、麦芽糖及大麦芽碱、腺嘌呤、胆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D、E、细胞色素C等。
药理作用麦芽所含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糊精,其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水煎剂中提出一种胰淀粉酶激活剂,亦可助消化;因淀粉酶不耐高温,麦芽炒焦及入煎剂将会降低其活力。麦芽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其注射液,可使血糖降低40%或更多。生麦芽可扩张母鼠乳腺泡及增加乳汁充盈度,炮制后则作用减弱;麦芽回乳和催乳的双向作用关键不在于生用或炒用,而在于剂量大小的差异,即小剂量催乳,大剂量回乳,如用于抑制乳汁分泌(回乳)用量应在30g以上;麦芽有类似溴隐亭类物质,能抑制泌乳素分泌。大麦碱的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其中A和B还有抗真菌作用。
毒理作用本品毒性小,但用作动物倒料大量摄入时,可能引起中毒,因其中含微量麦芽声素所致,其后证实麦芽毒素即白瓜蒌碱。其作用特点与十烃季铵(C10)相似,属快速去极化型肌松剂外,麦芽变质有剧毒真菌寄生可致中毒,故在收藏过程中应予注意。
相关论述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本草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米面薯芋食滞:常与山楂、六神曲、鸡内金同用;治小儿乳食停滞,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有效;若配白术、陈皮,可治脾虚食少,食后饱胀,如健脾丸(《证治准绳》)。
鉴别用药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生麦芽味甘,性平偏凉,归脾、胃经,以舒肝回乳力专,有化积开胃作用,常用于消化不良,乳汁郁积,乳癖等;炒麦芽味甘、咸,性平偏温,以消食和中力胜,有调和脾胃之效,用治于饮食停滞,脘腹胀满,不饥恶食,乳积不消,脾胃虚弱,饮食减退等;焦麦芽以和中止泻力强,能补气健脾,消食化积,用于饮食停滞大便溏泻,腹中肠鸣,胸腹痞满等。麦芽的淀粉酶经炒、焦后效价基本消失,焦麦芽的淀粉酶含量为生品的43%,故健脾养胃宜生用,而行气消积则宜炒用。
麦芽的临床应用有报道,麦芽的回乳作用,关键不在生、炒与否,而在于用量的差别。小剂量(10-15克),则消食开胃而催乳;大剂量(60克以上),则耗散气血而回乳。
相关药品健脾丸(糖浆、颗粒)、健胃消食片、小儿化滞散、胃复宁胶囊、健脾增力丸。
相关方剂消疳丸(《叶氏录验方》)、曲蘖丸(《济生方》)、麦芽煎(《妇人大全良方》)。
药膳食疗麦芽党参茯苓牛肚汤:
1、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脾虚胃弱、食欲不振或食少难消。症见脘腹痞胀、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倦怠乏力。亦可用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肺结核等属于脾虚而运化无力见有上症者。
2、原材料:牛肚50克,生麦芽10克,党参、淮山、茯苓各50克,陈皮、八角茴香各6克,生姜、红枣适量。
3、做法:生麦芽、党参、淮山、茯苓、陈皮、八角茴香、红枣(去核)、生姜洗净;牛肚浸透、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煲半小时,再放入其他材料煲2小时,调味供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捞出,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炒黄或炒焦用。
炮制方法1、生麦芽:取麦芽除去杂质即可。
2、炒麦芽:取净麦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探黄色,偶见焦斑时,取出放凉。
3、焦麦芽:取净麦芽置锅内,中火,炒至有燥声,表面焦黄色,取出放凉。
4、麸炒麦芽:先将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麦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麦芽1kg,用麸皮0.09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炒麦芽、焦麦芽、麸炒麦芽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粉末灰白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60μm,脐点人字形或裂隙状。稃片外表皮表面观长细胞与2个短细胞(栓化细胞、硅质细胞)交互排列;长细胞壁厚,紧密深波状弯曲,短细胞类圆形,有稀疏壁孔。麦芒非腺毛细,多碎断;稃片表皮非腺毛壁较薄,长80-230μm;鳞片非腺毛锥形,壁稍厚,长30-110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无水乙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加50%氢氧化钾溶液1.5ml,加热回流15分钟,置冰浴中冷却5分钟,用石油醚(30-60℃)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芽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5%硝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n)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颖果两端狭尖略呈梭形,长8-15mm,直径2.5-1.5mm。表面淡黄色,背面浑圆,为外稃包围,具5枚;腹面为内稃包围,有1条纵沟。除去内外稃后,基部胚根处长出胚芽及须根,胚芽长披针形,状线形,黄白色,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微甘。
饮片性状1、生麦芽:参见“药材”项。
2、炒麦芽:形如麦芽,表面深黄色或淡棕色,偶见焦黄斑,有香气。
3、焦麦芽:形如麦芽表面焦黄色,有焦香气。
4、麸炒麦芽:形如麦芽,表面黄色,有麦麸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禾本科大麦属植物大麦。
形态特征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cm。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扁平,长9-20cm,宽6-20mm。穗状花序长3-8cm(芒除外),径约1.5cm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cm(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mm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cm,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区域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道地产区全国各地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