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金银花露

2024-05-10 14:16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祛暑,解毒。      

主治        

暑热烦渴,恶心呕吐,热毒疮疖,痱子,胎毒。

用法用量        

1、内服:隔水炖温饮,60-120g;或冲水代茶。

2、外用:涂擦。

相关论述        

1、《金氏药帖》:“专治胎毒,及诸疮痘毒热毒。”

2、《广和帖》:“清火解毒,又能稀痘。”(1、2方引自《纲目拾遗》)

3、《纲目拾遗》:“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疮毒。尤能散暑。”

4、《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血,止渴。治湿热痧痘,痈疽,梅毒,血痢。”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1月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      

形态特征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m。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长4-10mm,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卵形、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5cm,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芳香,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长约1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长约2mm,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边缘密被毛;花冠唇形,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日后变金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浆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7月,果期6-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中灌木丛中、村寨旁、路边等处,亦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怕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在-17℃以上的气温可以露地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但以土层深厚疏松的腐殖土栽培为宜,低洼易积水地不宜种植。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4月播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24h,取出拌2-3倍湿砂催芽,等裂口达30%左右时播种。在畦上按行距21-22cm开沟播种,覆土1cm,隔日喷水1次,10余日即可出苗,秋后或第二年春季移栽。

2、扦插繁殖:可扦插育苗或直接扦插,一般在雨季进行。直接扦插,在夏秋阴雨天气,选健壮无病虫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条截成30-35cm,摘去下部叶子作插条,随剪随用,插前可用800-1000ppm吲哚乙酸快速浸蘸插条下端,稍晾后扦插。在选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m株距1.5m挖穴,穴深16-18cm,每穴5-6根插条,分散开斜立着埋土内,地上露出7-10cm,填土压实。扦插育苗,在7-8月间,按行距23-26cm开沟,深16cm左右,株距2cm,把插条斜立着放到沟里,填土压实,栽后喷一遍水,以后干旱时,每隔2日要浇水1次,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第二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病虫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除减少病源、加强管理外,在发病初期可用3%井冈霉素5×10-5(50ppm)液连续喷治2-3次。虫害有圆尾蚜,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咖啡虎天牛,可在7-8月气温在25℃以上晴天,在田间释放天牛肿腿蜂防治,效果良好;尺蠖可在幼龄期用化学药剂防治。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红树皮
红树皮,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L.)Lam.的树皮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肿,热毒泻痢,多种出血。

评论2024-05-20

红小麻
红小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红小麻Laporteainterrupta(L.)Chew的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牛轭草
牛轭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Murdannialoriformis(Hassk.)RollaRaoetKammathy[AneilemaloriformaHassk.;A.angustifoliumN.E.Br.]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麒麟尾
麒麟尾,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L.)Engl.[PothospinnataL.;RhaphidophorapinnataSchott]的茎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菊花根
菊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利小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癃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评论2024-05-20

葎草
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