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小茴香

2024-05-10 14:16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

主治

1、寒疝、睾丸肿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气香,能温肾祛寒,理气疏肝,主散下焦寒邪而止痛,为治疗寒疝常用要药。

2、胃寒呕吐食少、脘腹冷痛:小茴香芳香,有温中散寒,理气和胃,开胃进食之功。

3、肾虚腰痛:小茴香能温肾暖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禁服。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3%-6%,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柠檬烯、葑酮、爱草脑、γ-松油烯、α-蒎烯、月桂烯等。另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中主要为岩芹酸,还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并含少量的茴香脑、茴香醛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茴香油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小茴香具有抗溃疡的作用,有利胆作用,还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对胃肠肌电的影响表现为兴奋胃肠道,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煎剂具有抗凝、抗纤溶的作用。

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具有性激素样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茴香油溶于12%的乙醇,具有祛痰、平喘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茴香油、茴香脑具有中枢麻痹,抑制中枢的作用。小茴香煎剂具有镇痛的作用。

6、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茴香油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菌等有杀灭作用。

7、抗肿瘤的作用:小茴香提取物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关论述

1、《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

2、《日华子》:“治干、湿脚气并肾劳癫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

3、《开宝本草》:“主膀胱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

4、《得配本草》:“运脾开胃,理气消食,治霍乱呕逆,腹冷气胀,闪挫腰痛。”

5、《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小肠气疼闷,不省人事: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2、治寒疝疼痛:川楝子四钱,木香三钱,茴香二钱,吴茱萸一钱(汤泡)。长流水煎服。(《医方集解》导气汤)

3、治寒气停滞心腹,腹痛泄泻:茴香一两(微炒),甘草二两(炙,挫),高良姜二两(去芦,河水浸三日,逐日换水,切作片子,以麻油四两炒微黑色,晾干),盐三两(炒)。诸药合后再炒令热,急用碗盛,以碗盖,勿令透气,候冷碾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卫生家宝》鸡舌香汤)

4、治胁下疼痛: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调下。(《袖珍方》)

5、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者:小茴香(炒,研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证治要诀》)

6、治下消小便如膏油:茴香(炒)、苦楝(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食前调服。(《济生拔萃》)

7、治一切水气,四肢肿满:茴香子(炒)、乌药(生用)、高良姜(汤浸,焙干)、青橘皮(去瓤)各一两。上药捣筛。每服二钱匕,酒半盏,煎数沸,去深,稍热服。(《圣济总录》妙香汤)

8、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辄一于大,临卧炙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普济方》)

9、治遗尿:小茴香6g,桑螵蛸15 g,装入猪尿胞内,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10、治虚气冲上,耳鸣耳聋:茴香(炒)、木香、荜澄茄(去蒂),共为末。外以青盐为末,入糯米粉内,煮糊为丸。每服三四十粒,盐汤下。(《澹寮集验方》青盐下气丸)

11、治牙疳:用茴香、橘梗烧灰存性,为末敷,干则油调。(《卫生易简方》)

相关配伍

1、小茴香配肉桂:小茴香辛温芳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肉桂辛甘大热,善于温阳助火,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虚寒腹痛及寒凝气滞的腰髋坠痛、小腹冷痛等。

2、小茴香配荔枝核:小茴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除下焦寒湿;荔枝核善于行肝经血中之气,散滞祛寒。两药配伍,可增强祛寒散结,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小腹寒疝疼痛、睾丸肿痛等。

3、小茴香配沉香:小茴香既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又能调中止呕,芳香开胃;沉香既能行气止痛,温中暖肾,又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两药配伍,可增强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寒滞肝脉之寒疝腹痛及脾胃虚寒之胃痛、呕吐。

4、小茴香配当归:小茴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除下焦寒湿气滞;当归善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妇女少腹冷痛、痛经、经闭等。

5、小茴香配生姜:小茴香主入肝、肾经,尚入脾经,具有温中理气,调中止呕,芳香开胃的功效;生姜以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的功良,有“呕家圣药”之称。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止呕,开胃进食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气滞之呕吐。

6、小茴香配乌药:小茴香长于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善除下焦寒湿气滞;乌药善于温肾散寒,行气止痛,善治一切寒郁气逆之证。两药配伍,可增强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疝腹痛。

鉴别用药

1、生小茴香与盐制小茴香:生小茴香辛散,生品和生碎品挥发油含量最高,理气作用较强,长于温胃止痛,用于呕吐食少,小腹冷痛或脘腹胀痛;亦可用于寒疝疼痛。盐制小茴香辛散作用稍缓。水溶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小茴香生碎品、盐炒品、盐浸品含量较高。小茴香经炮制后,挥发油总量明显减少,而挥发油中的组成成分基本未变,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以盐炙品挥发油含量降低最多。有实验表明,盐小茴香比生小茴香挥发油总量减少了1.67%-8.03%。盐小茴香专于下行,擅长温肾祛寒,疗疝止痛,用于疝气疼痛及肾虚腰痛等。

2、小茴香与吴茱萸:两药同归肝、脾、胃、肾经,均为辛温散寒止痛,理气温中之温里药,均可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中焦虚寒气滞证。吴茱萸主入肝经,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用治厥阴肝经巅顶头痛,寒滞肝脉诸痛,又可燥湿助阳、疏肝下气,止呕止泻,治寒疝腹痛、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寒湿脚气肿痛、阳虚久泻、脘腹冷痛、经寒痛经及月经不调等。小茴香功善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主治经寒痛经,肾虚腰痛,中焦虚寒气滞证。

相关药品

千金止带丸(水丸、大蜜丸)、妙济丸、尿塞通片、十香暖脐膏、田七痛经胶囊。

相关方剂

温通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奔豚丸(《医学心悟》)、还少丹(《杨氏家藏方》)、十香丸(《景岳全书》)、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膳食疗

小茴香大蒜蒸生鱼:

1、功效:补肝脾、祛腹水。适合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2、原材料:小茴香15克,大蒜30克,生鱼1尾(300克),绍酒10克,姜5克,葱5克,蒜10克,盐5克,酱油5克,白糖10克。

3、做法:把小茴香洗净,生鱼宰杀后,去鳃及内脏。大蒜去皮切片,姜切片,葱切段。把生鱼放入蒸盆内,注入清水300毫升,加入小茴香、大蒜绍酒、姜、葱、盐、白糖。把蒸盆放入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0分钟即成。

4、用法:每日2次,每次吃鱼50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1、小茴香: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具焦斑,或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盐制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食盐2kg。

4、制小茴香: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投入净小茴香,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大青盐1.7kg,黄酒、醋及童便各6.25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盐小茴香、制小茴香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多数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细胞长短不一。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茴香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2.5)为展开剂,展至8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药材性状

双悬果细圆柱形,两端略尖,有时略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至棕色,光滑无毛,顶端有圆锥形黄棕色的花柱基,有时基部有小果柄,分果长椭圆形,背面隆起,有5条纵直棱线,接合面平坦,中央色较深,有纵沟纹。横切面近五角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气特异而芳香,味微甜而辛。以粒大饱满、黄绿色、气味浓者为佳。

饮片性状

1、小茴香:参见药材“性状”项。

2、炒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微黄色至棕黄色,具焦斑,香气更浓。

3、盐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黄色,香气更浓,略有咸味。

4、制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黄色,具香气,略有酒、醋气,味微咸。

常见伪品

伪品:

1、莳萝: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干燥果实。本品多已分离为分果,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mm,宽1.5-2.5mm。背面中间棕褐色,两侧翅状呈棕黄色。背面有3条微隆起的肋线,腹面中央有一条棱线。果皮内含种子一枚,富油性。有特异香气。

2、孜然芹: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CuminumcyminumL.的干燥果实。本品与小茴香近似,但果实较小,长3-5mm,宽1-2mm。表面淡黄褐色,疏被绒毛。双悬果体与分果体多较纵直而不弯曲,且大多粘连不易分离。气特异,味微辛、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光滑无毛灰绿色或苍白色,上部分枝开展,表面有细纵沟纹。茎生叶互生;较下部的茎生叶叶柄长5-15cm,中部或上部叶的叶柄部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约30cm,宽约40cm,四至五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0.5-5cm,宽0.5-1cm。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径3-15cm,花序梗长达25cm;无总苞和小总苞;伞辐6-30,长1.5-10cm;小伞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纤细,不等长,长0.3-1.2cm;花小,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黄色,长约1.5mm,宽约1mm,中部以上向内卷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贴伏在花柱基上。双悬果长圆形,长3.5-6mm,宽1.5-2mm,主棱5条,尖锐;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内蒙古产品质佳。

生长见习

喜湿润凉爽气候,耐盐,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选地势平坦、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轻碱性黑土为宜。前茬以玉米、高粱、荞麦和豆类为好。

繁殖方式

多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10月。条播,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5-7cm;亦可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种子拌细土后均匀撒入沟或穴中,覆土1.5-2.5cm,稍镇压。每1h㎡用种量15-30kg。10-15d出苗。

病虫防治

1、病害有灰斑病,可于播种前将种子用50℃水浸3-5min,晾干后播种。

2、虫害有黄翅茴香螟为害果实,可用7216微生物杀虫剂粉喷撒,防治幼虫,效果可达87%-99%。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