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牵牛子

2024-05-10 14:16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

主治水肿,膨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炒用药性减缓。

不良反应

1、过量的牵牛子对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亦可刺激肾脏,使之充血,严重者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舌下神经,致使舌运动麻痹,出现言语障碍。

2、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大量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为绿色水样,并混有黏液及血便。继而脱水,电解质紊乱,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者损及中枢神经,发生言语障碍甚则休克、死亡。牵牛子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剂量过大,故宜严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

3、中毒早期洗胃,给予蛋清、牛乳、鞣酸蛋白等;腹痛、泄泻时,应用阿托品解痉,必要时口服复方樟脑酊以止痛、止泻;脱水时,可静脉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血尿时,肌注维生素K4及对症处理。中医疗法:口服牵牛子中毒时,如出现剧烈呕吐者,可用五倍子12g(研末),鸡蛋清6只,蜜糖60g,水调温服;当泻下无度,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脉沉迟弱者,宜用甘草15g,粳米30g,煮熟去渣取汁,加赤石脂末30g,送服,每天2剂;血尿时,可用田七末6g(冲),甘草15g,水牛角18g(先煎),水煎冷服,每天2剂,也可用六一散、五苓散等。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化学成分

含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及生物碱麦角醇、裸麦角碱、喷尼棒麦角碱、异喷尼棒麦角碱、野麦碱。

药理作用

1、泻下及利尿作用:牵牛子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苷在肠道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牵牛子的泻下作用机制与硫酸镁、大黄不同,在泻下时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但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的排出,可能有利尿作用,但经煎煮后即失去作用。除去牵牛子苷后的水溶液,似仍有泻下作用,故除已知的牵牛子苷外,可能还有其他泻下成分。牵牛子水提取物20μg/ml对由猪新鲜肾皮质中分离精制的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5.7%,从而延长了前列腺素E2的利尿作用。

2、对平滑肌作用:牵牛子苷能兴奋离体兔肠和离体大鼠子宫。牵牛子苷水解产物的碱性盐,可使豚鼠小肠、大肠和盲肠收缩,其敏感顺序为大肠>小肠>盲肠,而煎剂及牵牛子本身无此作用。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牵牛子提取物对钙调神经磷酸酶有激活作用,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性障碍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毒理作用

牵牛子苷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7.5mg/kg。对人有毒性,但不大。大剂量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黏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相关论述

1、李东垣:牵牛非《神农)之药也,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生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泄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判混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用药者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药俱用牵牛,岂不误哉?殊不知牵牛辛烈,冯人元气,比之诸辛药冯气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引自《本草发挥》)

2、《本草正义》:(别录》谓其苦寒,至李氏东垣,以其兼有辛莶气味,遂谓是辛热雄烈。按此物甚滑,通泄是其专长,试细嚼之,惟其皮稍有辛味,古今主治,皆用之于湿热气滞,实肿胀满,二便不通,则东坦以为辛热,张石顽和之,亦谓辛温,皆属不确,当以《别录)之菩寒为正,又莶气較人哦舌,细味之亦在皮中,所谓有毒,盖即在此。古方中凡用末子,均称止用头末,正以其皮黏韧,不易细碎,只用头末,则弃其皮,而可无辛益之毒,颇有意味可思。

3、《本草求原):黑、白牵牛,辛热达右肾命门。走精隧,泄血中之气以治湿。湿本属血,因气先不化,湿邪乃结实闭,致二便秘塞,此时补正不得,徒用硝、黄治血分,多致拒吐。须于硝、黄剂中,合此以开阴湿之气而破结。故湿无论寒热,果结实而上班下秘,总宣佐此为血中开导,倘热实无湿,及湿热未实不可混用。

4、《本草新编》:夫牵牛利下焦之湿,于血中泄水,极为相宜;不能泄上焦之湿,于气中泄水,未有不损元气者也。李东垣辨之至明,似无容再辨,但未论及中焦也。中焦居于气血之中,牵牛既利血中之水,安在中焦不可半利其血中之水乎。嗟乎,水湿乃邪也,牵牛既能利水,岂分气血。但水从下受,凡湿邪从下受者,乃外来之水邪,非内伤之水邪也。牵牛止能泄外来之水,而不能消内伤之湿。上焦之满肿,乃气虚不能化水,故水人之而作胀,久则与水无异,故用牵牛往往更甚。下焦之水肿,若是气虚,用牵牛迅逐,亦每无功,与上焦正复相同。惟真正水邪,用牵牛利之始效验如响,可见牵牛止可治外来之水,而不能治内伤之湿也明矣,非止治血中之水,而不能治气中之水也。然则外来之水与内伤之水何以辣之?亦辨之于皮肉而已。外邪之水,手按皮肉,必燃如泥;内伤之水,手按皮肉,必随按随起,即或按之不起,必不如泥,而可团捻也。按之或起或不起者,又有分别,按之即起者,气虚而犹有命门之火也;按之久而不起者,气虚极而并少命门之火矣。按之如泥者,必须用牵牛以泄水;按之不如泥,而或起或不起者,必须补肾中先天之气,而又加健牌开胃,以益后天之气,始能奏功,倘亦用牵牛,岂特耗气而已,有随利水随亡者矣,可不慎乎。”又“外来之水,有从下而外人者,有从中而外人者;有从下而外人者,乃从脚而人也,从中而外人者,乃从腰脐而人也。世人止知外邪之水,从脚而人,未知从腰脐人也。从脚人者,其脚先肿,人易识;从腰脐人者,其腰重而肿,人难识也。水肿不分脚与腰脐,而概以牵牛泄水之湿,毋怪乎其有效有不效也。然则用牵牛之法,又乌可不分别之乎?凡治水从脚人者,用牵牛、甘草、甘遂以消之;若水从腰脐人者,用牵牛于白术之中,一剂而腰脐币除,再剂而腰脐肿平,三剂而腰脐俱利矣。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七,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2、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偶门事亲)禹功散)

3、治腰脚湿气疼痛:黑牵牛,大黄各二两,白术一两。上为细末,漓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世传神效名方)牛黄白术丸)

4、治气筑奔冲不可忍:黑牵牛半两,槟榔一分(锉)。上为末,舒服一大钱,浓煎紫苏生姜汤调下。(《卫生家宝方》牵牛丸)

5、治惊疳,啼哭烦躁,面赤痰喘:黑丑头末一两,雄黄一两,天竺黄二两。为末,饭丸粟米大。每岁五丸,人粥内与食,(《婴童类萃》)

6、治大肠风秘,维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不可久服。(《本草衍义》)

7、治一切所伤,心腹痞满刺痛,积滞不消:黑牵牛二两(炒,末),五灵脂(炒),香附(炒)各一网,上为末,酷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卫生宝鉴》消滞丸)

8、治小儿心腹气胀,喘粗,不下食:牵牛子(微炒)、木香,马兜铃各一份,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

9、治小儿疳证:木香二饯半,黑牵牛半两(生用)。为细末,而糊为丸,如绿豆大,三岁儿三十丸,用米饭汤送卜,不拘时服。(《奇效良方》分气丸)

10、治一切虫积: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末),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砂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钤方》)

11、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破故纸(炒)二两,黑牵牛子三两(炒)。上为细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榈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

12、治肾气作痛:黑牵牛(炒熟)、白牵牛(炒熟),等分。上为末,每服挑三钱匕,猪腰一副,薄切开缝,入川椒五十粒,苗香一百粒,以牵牛末遍掺入肾中,线系湿纸数裹煨,香熟,出火气。灯后空心嚼吃,好酒送下,少顷就枕,天明取下恶物即愈。(《直指方》腰子散。

13、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牵牛黑、白者各一合。用布包槌碎,好酒一碗,煎至八分,碟一夜。温热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度。(《鲁府禁方》黑白散)

14、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相关配伍

1、牵牛子配沉香:牵牛子降泄通利二便;沉香降纳肾气。二药配伍,用于肾阳虚所致的水肿腹胀、四肢肿胀。

2、牵牛子配小茴香:牵牛子苦泄利水消肿;小茴香辛温补肾阳,行气散寒。二药相配,能温阳行气利水。用于水肿胀满及寒湿水疝、囊肿如水晶,大小便不利等。

3、牵牛子配葶苈子:牵牛子泄湿热壅遏而逐痰饮;葶苈子泻肺气壅实而祛痰行水二药相配,可泻肺逐饮。用于痰饮犯肺所致的气喘胸满、水肿腹胀等。

4、牵牛子配桃仁:牵牛子苦寒降泻,泻下积滞,降气通便;桃仁体润滑利,润肠通便。二者合用,有消积导滞,润肠通便之功。用于饮食积滞,壅结肠胃所致的便秘腹痛。

5、牵牛子配槟榔:牵牛子泻下逐水、杀虫驱虫;槟榔杀虫、消积、行气。二者配伍,有较好的驱杀寄生虫作用。用于治疗蛔虫、绦虫等多种寄生虫。

6、牵牛子配京大戟:京大戟泻水逐饮,峻泄脏腑水湿;牵牛子破气导滞,泻下逐水。

7、药合用,增强消壅导滞,攻逐水饮的作用。用于鼓胀腹满,水肿喘满等。

8、牵牛子配大黄:大黄入血分,荡涤肠胃而除积热;牵牛子走气分,逐水峻下而消肿药合用,泻下通积之力甚大,非实莫用。近年,常配伍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对症治疗。

9、牵牛子配甘遂:二药均有逐水、通利二便的作用,然甘遂能通经遂之水,牵牛子兼可下气。二药相配,有利尿通便、下气消肿之功。用于治疗腹水、胸腔积液等。

鉴别用药

牵牛子与商陆:二药均属峻下药,味苦性寒而偏降泄,功善逐水,同可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满,二便不通等。牵牛子毒性较商陆小,入肺经走气道而能逐痰饮止咳喘;还有导滞消积杀虫的作用,凡虫积、食滞腹痛,均可用之。而商陆外用有解毒消肿作用,常治痈肿疮毒证,内服毒性较大。

相关药品

调中四消丸、宽胸舒气化滞丸、槟榔四消丸、烂积丸。

相关方剂

禹功散(《儒门事亲》)、牵牛汤(《圣济总录》)、导水丸(《儒门事亲》)。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成熟未开裂时将藤割下,晒干,收集自然脱落种子。

炮制方法

1、牵牛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生品擅于泻水消肿,杀虫攻积,多用于水肿胀满,虫积腹痛。

2、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颜色加深微带焦斑,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炒后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药性缓和,毒性降低,以消痰涤饮,多用于痰饮咳嗽,水肿胀满,二便不通,气逆喘咳。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炒牵牛子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种子似桔瓣状,略具3棱,长5-7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弓状隆起,两侧面稍平坦,略具皱纹,背面正中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为类圆形浅色种脐。微凹。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2片。气微味辛、苦、有麻舌感。以颗粒饱满、无果皮等杂质者为佳。

饮片性状

1、牵牛子:参见药材性状。

2、炒牵牛子:形如牵牛子,表面微鼓起或有裂隙,色略深或黄带焦斑,有焦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圆叶牵牛。

形态特征

1、牵牛,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缠绕,长2m能上能下,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2-15cm;叶片宽卵形中近圆形,深或浅3裂,偶有5裂,长4-15cm,宽.5-14cm,基部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柔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被微硬的柔毛。花腋生,单一或2-3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花序梗长短不一,被毛;苞片2,线形或叶状;萼片5,近等长,狭披针形,外面有毛;花冠漏斗状,长5-10cm,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伸出花冠外,花丝不等长,基部稍阔,有毛;雌蕊1,子房无毛,3室,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cm,3瓣裂。种子5-6颗,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圆叶牵牛:形态与牵牛相似,主要区别点是:叶片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cm,宽3.5cm,通常全缘。花腋生,单一或2-5朵成伞形聚伞花序,萼片卵状披针形。

分布区域

1、牵牛:原产美洲,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也常逸为野生。

2、圆叶牵牛: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道地产区

主产于辽宁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生长环境

圆叶牵牛: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m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野生。

生长见习

牵牛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温和的气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过于低湿或干燥瘦嵴之地,生长均不良。

繁殖方式

以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1、3-5月播种,穴播。行距30-50cm开穴,株距23-33cm,每穴播种子3-4粒。覆土压实,10d左右出苗。待苗齐后每穴留1-2株。

2、在藤蔓尚短时,可以进行松土除草1-2次。至藤蔓较长时,须设立支柱,或间种玉米、高梁等作物使其攀援其上,以代支柱。施肥,在前期施以人粪尿、硫酸氨等氮肥为宜,后期多施草木灰、骨粉等磷钾肥为宜。

病虫防治

虫害有红蜘蛛。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疏凿饮子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疏凿饮子”。处方:泽泻12克 赤小豆(炒)15克 商陆6克 羌活(去芦)9克 大腹皮15克 椒目9克 木通12克 秦艽(去芦)9克 槟榔9克 茯苓皮3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泻下逐水,疏风发表。治水湿壅盛,遍身肿满,喘呼气急,烦躁口渴,二便不利者。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温服。组成:泽泻……

评论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