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黄药子

2024-05-11 14:41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主治        

1、瘿瘤: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3、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不良反应        

1、常规剂量服用黄药子制剂,也会出现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反应。过量服用则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曈孔缩小,严重者出现黄疸。其直接毒性作用是由于本品或其代替产物在肝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大量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导致急性肝中毒,最后出现明显黄疸,因肝昏迷或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2、中毒救治:除一般常规处理外,内服蛋清水或葛根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予大量维生素C、B和ATP、辅酶A。亦可用大量绿豆汤,或生姜30克榨汁,用白米醋60毫升、甘草10克加水煎成500毫升饮用。

注意事项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化学成分        

黄药子含黄药子素A-H,8-表黄药子-E-乙酸酯,薯蓣皂苷元、D-山梨糖醇、二氢薯蓣碱,还含蔗糖、还原糖、淀粉、鞣质。

药理作用        

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水浸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

毒理作用        

小鼠灌服200%黄药子水煎剂LD50为79.98g(生药)/kg。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灌服黄药子水煎剂每日199g(生药)/kg及10g(生药)/kg,连续14d和21d,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组织明显受损,肾组织仅在大剂量21d组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

2、《萃金裘本草述录》:“治肺热咳嗽,唾血,鼻衄,舌魈,舌肿,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瘿瘤,《斗门方》治项下气瘿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治准绳》)。

2、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相关配伍        

1、黄药子配海藻:黄药子苫寒,功专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海藻咸寒,长于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两药伍用,可增强化痰软坚之功。适用于痰火郁结之瘿瘤等。

2、黄药子配山慈菇:黄药子苦寒,功专化痰软坚,散结消瘿;山慈菇甘微辛而凉,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两药伍用,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痈疽疔疮、癥瘕痞块等,近年来广泛用于多种肿瘤。

鉴别用药        

1、黄药子与海藻:二者均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皆可治瘿瘤、瘰疬等,且常相须为用。但黄药子苦寒,清热解毒力强,又善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海藻性咸寒,兼能利水消肿,多用于痰饮水肿诸证。

2、黄药子与山慈菇:二者均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皆可治痈疽疔毒,瘰疬痰核及癥瘕痞块。然黄药子苦寒,尤善化痰散结消瘿,以治瘿瘤为主;山慈菇解毒散结力胜,善治痈疽疔毒、癥瘕痞块。

相关药品        

抑亢丸、红卫蛇药片、金蒲胶囊。

相关方剂        

海药散(《证治准绳》)、苦药子散(《圣济总录》)、黄药汤(《圣济总录》)、逼毒散(《刘涓子鬼遗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两季采挖。除去根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小块或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多为横切厚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7cm,厚0.5-1.5cm。表面棕黑色,皱缩,有众多白色、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或有弯曲残留的细根,栓皮易剥落;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平坦或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并散有橙黄色麻点。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        

本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或小块。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散有多数颗粒状橙色的斑点粉质;周边棕黑色,密布黄白色至棕黄色圆形根痕和须根痕,气微,味苦。

常见伪品        

伪品:

1、鬼灯擎(红药子、索骨丹):为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擎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的干燥根茎。多斜切成长圆形或横切成圆形片,大小不一,直径4-6cm,厚5-10mm。多卷边或皱缩不平,外皮棕褐色,维管束多数,突点状,断续排列成数层同心圆环,近边缘处较明显,具多数须根痕。切面浅红棕色,可见众多的白色闪光小点。质硬而脆。气微,味苦涩。

2、毛脉蓼:为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iinerve(Na-kai)Ohwi的干燥块根。块根外形似何首乌,常横切成片状或块状,大小不一,直径3-9cm厚约1cm。外皮棕褐色,有突起的支根痕。切面黄褐色,粗糙,纤维束多数,散列,纵横交错。质坚硬,折断面显粉性。气微,味微苦、涩。

3、翼蓼(红药子):为蓼科植物翼蓼PteroxygonumgiraldiiDamm.etDiels的干燥块根。形态特征见何首乌项下。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至长圆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左旋,无毛。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5-16(-26)cm,宽2-14(-26)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圆形珠芽(零余子),直径1-3cm,外有圆形斑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基部花序延长排列成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cm,退化雄蕊6,长仅为花被片的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cm,宽0.5-1.5cm,两端圆形,成熟时淡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的顶端,种翅栗褐色,向种子上方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缘。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蔽。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零余子繁殖。

栽培技术        

在冬季把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拣回,放在木箱或竹篓里,贮藏室内过冬。于3-4月栽种。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