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石燕

2024-05-12 15:12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主治         

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小儿疳积,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磨汁,1.5-3g。外用:适量,水磨点眼;或研末搽。

注意事项        

体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主要为碳酸钙(CaCO3),尚含有少量磷及二氧化硅(SiO2)等。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有效。”

2、《本草拾遗》:“主消渴。”

3、《本草图经》:“催生。”

4、《本草衍义》:“溃虚积药中多用。”

5、《品汇精要》:“明目。”

6、《医学入门·本草》:“治年久肠风痔漏。”

7、《本草纲目》:“利窍行湿热,疗眼目障翳。”

8、《雷公炮制药性解》:“主五淋,小便不利。”

9、《玉楸药解》:“利水通淋,止带。泻膀胱湿热,治淋沥热涩,溺血便血,消渴,带下,痔漏,障翳,齿动牙疼,卷毛倒睫。”

10、《医林纂要·药性》:“能祛风去瘀。”

11、《本草求原》:“(主)儿嗽吐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石燕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圣惠方》)

2、治小便淋痛:石燕子七个(捣如黍米粒大),新桑根白皮三两(锉如豆粒)。同拌令匀,分作七贴。用水一盏,煎一贴,取七分,去滓。每服空心、午前各一服。(《简要济众方》)

3、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

4、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本草纲目》引《徐氏家传方》)

5、治齿摇、牙疼:石燕子三对(烧七返,醋淬),乳香(另研)、青盐各一两,细辛半两。上为细末。每用以指蘸药干擦于痛处,良久温荆芥汤漱。(《御药院方》牢牙如圣散)

6、治麻疯眉毛脱落:石燕一对(火煅醋淬三四次),黄丹二钱。共研末,姜汁调搽二眉根上,眉自复生。(《疯门全书》画眉丹)

7、治拳毛倒睫:石燕子一对。磨水点搽眼。先以镊子摘去拳毛,乃点药,后以黄连水洗之。(《本草纲目》引《乾坤秘韫》)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挖出后,去净表面泥土。

炮制方法        

1、石燕: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

2、煅石燕:取净石燕,捣碎,置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冷,研成细粉或水飞为极细粉。

3、醋淬石燕:取净石燕,置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投入醋中,捞出,干燥研细。每石燕100kg,用醋3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本品似完整的瓦楞子状。长2-4cm,宽1.5-3.5cm,厚1.5-2cm。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均有从后端至前缘的放射状纹理,其中一面凸度低于另一面,中部有似三角形隆起;另面有与隆起相应形状的凹槽,槽的纹理较细密,槽的前端向下略弯曲,呈半圆弧形突出。质坚硬,可砸碎,断面较粗糙,土黄色或青白色,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气微,味淡。

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质石者为佳。

2、煅石燕为青灰色或灰棕色细粉。

3、醋石燕为灰褐色细粉,质酥松,具醋气。

矿物学信息

分布区域         

主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江西;浙江亦产。销部分地区。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东川蒿
滇茵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东川蒿ArtemisiamaireiLévl.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除湿热,散风解郁,发汗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蕴脾证,风热外感证,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评论2024-05-15

柏石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柏石散”。处方:黄柏30g,石膏30g,枯矾15g。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清除湿热。主旋耳疮,风热湿邪浸渍,黄水淋漓者。用法用量:外敷。

评论2024-02-14

除风导赤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除风导赤散”。处方:茅根9g,木通1.5g,地肤子3g,荆芥1.5g,甘草3g。功能主治:清心胃,除湿热,祛风止痒。主眦帷赤烂(眦部睑缘炎)。以两眦部睑弦及皮肤溃烂为特征,往往浸渍两眦引起血轮发红,自觉发痒微痛。各家论述:茅根清心胃,导湿热下行;木通清心利小肠,兼通血脉;地肤子除风清热,且能祛风止痒;荆芥疏风散邪,且有退赤之功;甘草清心益脾,又能缓……

评论2024-02-14

大健脾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健脾丸”。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制法……

评论2024-02-07

大建脾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建脾汤”。处方: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实1钱半,当归1钱半,山楂1钱半,谷芽1钱半,陈皮1钱,豆蔻1钱,青皮7分,木香7分,姜连7分。功能主治:健脾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膨胀。主。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加10倍荷叶,粥为丸亦可。

评论2024-02-07

黄连平胃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黄连平胃散”。处方:黄连15克 陈皮 厚朴(姜炒)各9克 甘草(生)6克 苍术(炒)3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除湿热,消积滞。治脐痈,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属肠胃湿热积久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滚水调服。注意:服药期间,忌吃酒、面、生冷果莱。处方:黄连5钱,陈皮3钱,厚朴(姜炒)3钱,甘草(生)2钱,苍术(炒)1两。制法:上为……

评论2024-02-01

橘核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橘核散”。处方:橘核 桃仁 栀子 川乌(细切、炒)吴茱萸。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除湿热,止疼痛。治肝经湿热所致的疝气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橘核1两,桃仁5钱,栀子3钱,吴茱萸1两,茴香1两。功能主治:湿热寒郁作疝。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煎热服。处方:五灵脂(去砂石,用醋少许炒干)1两,延胡索1两,破故纸(炒)1两,茴香(盐炒黄色)……

评论2024-01-23

龙骨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龙骨膏”。处方:龙骨 乳香 没药 密陀僧各6克 海螵蛸4.5克 肥皂子5个(烧存性,为末)。功能主治:【功用】除湿热。用法用量:用绵纸双重,以针刺乱孔,清油调药夹内,敷贴疮上,隔日一翻,两面贴之。处方:真龙骨少许,海螵蛸、五倍子、赤石脂、虢丹(煅过,不用亦可,如使血竭尤佳)、石庭脂(一方不用,却用麝)。功能主治:金疮。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评论2024-01-21

石淋通片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石淋通片”。性状:为棕褐色的浸膏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涩。炮制:取广金钱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加5倍量85%乙醇,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或包糖衣,即得。功能主治:清除湿热,利尿排石。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淋沥涩痛;尿路结石,肾……

评论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