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梧桐花

2024-05-14 15:58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无名肿毒,创伤红肿,头癣,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化学成分        

含齐墩果酸,β-谷甾醇,芹菜素。还含水溶性多糖。

相关论述        

1、《山海草函》:“治杖丹,癞头,汤火伤。”(引自《纲目拾遗》)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水肿。”

4、《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外用:治创伤红肿,癣癞。”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水肿:干梧桐花9-15g。水煎服。

2、治烧烫伤:干梧桐花研粉调涂。(1-2方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附注        

其他品种及鉴别特征:在湖北等地使用的梧桐花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richotomumThunb.的干燥花。花呈黄棕色,花萼筒状,上部5深裂,裂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雄蕊4枚,伸出花冠筒外,有特异臭气,味微苦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月釆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花淡黄绿色,基部有梗。无花瓣,花萼筒状,长约1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被淡黄色短柔毛,雄蕊10-15枚合生,约与萼等长。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梧桐科梧桐属梧桐。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地。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多为人工栽培。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扛板归
扛板归,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L.的全草。全国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丹毒,痄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瘰疬,痔瘘,鱼口便毒,泻痢,黄疸,臌胀,水肿,淋浊,带下,疟疾,风火赤眼,跌打肿痛,吐血,便血,蛇虫咬伤。

评论2024-05-16

西南毛茛
西南毛茛,中药名。为毛莨科植物西南毛茛RanunculusficariifoliusLévl.etVaniot的地上部分。分布于云南北部、贵州、四川西南部和湖北西部。具有利湿消肿,止痛杀虫,截疟之功效。用于疟疾。

评论2024-05-13

鹿头肉粥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鹿头肉粥”。处方:鹿头肉150克 蔓荆子15克 高良姜 香子(炒)各10克 粳米100克。制法:将蔓荆子、良姜、香子捣箩为末,每用10克。先煮鹿肉,熟后去肉下粳米与药末同煮粥。临熟少加作料调和即成。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利湿消肿。适用于妇女妊娠四肢虚肿、喘急胀满。用法用量:分作3次食,1日食尽。处方:鹿头肉半斤,蔓荆实(去土)1两,高良姜半两,茴香子……

评论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