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定惊。
主治
小儿惊风,紫癜风,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毒理作用
《纲目》:有毒。
相关论述
《纲目》:“治癜风毒癞。”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急惊,体热涏壅,四肢拘急,筋脉牵掣:白花蛇头一枚(自开口者,生用),干蝎(全者,炒)半两,牛黄(研)、龙脑(研)各半分,丹砂(研)一分,麝香(研)一钱半。上六味,捣研为细末,炼蜜和为剂。每服旋丸如一绿豆大,薄荷温水化下。(《圣济总录》白花蛇丸)
2、治紫癜风:白花蛇头二枚(酒浸,炙),防风(去叉)、蝎梢(炒)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除风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宰杀蕲蛇时,取其头部,晒干。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蝰科动物尖吻腹。
形态特征
吻端尖而翘向前上方,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黑色,头侧自吻棱经眼斜至口角以下为黄白色,头、腹及喉也为白色,体粗壮,尾较短,全长可达1.5m,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15-20)+(2-5)个方形大斑,其边缘浅褐色,中央略深,有的方斑不完整;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略呈三纵行,有的若干斑块互相连续,而界限不清;尾腹面白色,散以疏密不等的黑褐色点斑。吻鳞甚高,上部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鼻间鳞1对,也窄长构成尖吻的腹面。头背具对称的而富疣粒的大鳞;有颊窝;眶前鳞2,眶后鳞1,有1较大的眶下鳞;上唇鳞7。背鳞21(23)-21(23)-17(19)行,除最外1-3行外,余均具结节状强棱;腹鳞157-170;肛鳞完整;尾下鳞52-59,大部双行,少数为单行,尾后段侧扁,末端1枚鳞片侧扁而尖长。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蝮蛇皮
蝮蛇皮,中药名。为蝰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的皮。具有祛风,攻毒,止痒之功效。用于疔肿,恶疮,骨疽,疥癣,皮肤瘙痒。
评论2024-05-20
华卫矛
华卫矛,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中华卫矛EuonymuschinensisLindl.的全株。具有祛风除湿,强壮筋骨之功效。用于风湿腰腿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
评论2024-05-20
七叶莲
七叶莲,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Hayata的根或茎叶。七叶莲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疮肿。
评论2024-05-20
马蛋果
马蛋果,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马蛋果GynocardiaodorataR.Br.的种子。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麻风病,象皮病,皮肤病。
评论2024-05-20
峨眉紫金牛
峨眉紫金牛,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尾叶紫金牛ArdisiacaudataHemsl.的根。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湿,解热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胃痛,跌打骨折,淋巴结肿大。
评论2024-05-20
梦花根
梦花根,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ndgeworthiachrysanthaLindl.的根皮及茎皮。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滋养肝肾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梦遗、早泄、血崩、白带等病证。
评论2024-05-20
多穗石柯茎
多穗石柯茎,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多穗石栎Lithocarpuspolystachyus(Wall.)Rehd.的茎枝。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损伤骨折。
评论2024-05-20
对叶豆
对叶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翅荚决明CassiaalataLinn.的叶。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具有祛风燥湿,止痒,缓泻之功效。常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疮疖肿疡,便秘。
评论2024-05-20
甘露子
甘露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sieboldiiMiq.的全草及根茎。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湿热黄疸,小便短涩。外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