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
风热头痛,咳嗽,痧疹,痢疾,跌打伤痛,干血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戟叶蓼全草中含水蓼素,槲皮甙。其芽叶中含矢车菊甙,卡宁,花青素鼠李葡萄糖甙,石蒜花青甙,芍药花甙,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花素,锦葵花素和2,6-二甲氧基苯醌。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槲皮甙有抗病毒作用,对鼠体组织和鸡胚中的流感病毒A有消除作用,也有抗水疱性口炎病毒作用。本品所含2,6-二甲氧基苯醌对苯并咪唑类抗真菌药有解毒作用。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2、《湖南药物志》:“止泻镇痛,祛湿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偏头风:藏氏蓼30g,黄荆子30g。共研末,酒调敷。
2、治湿热头痛:藏氏蓼30g,石膏粉9g。研末,水调敷。
3、治腹泻:藏氏蓼煎水,砂仁末1.5g,冲服。
4、治跌打损伤:藏氏蓼30g,栀子15g。共研未,酒调敷。
5、治月干痨:藏氏蓼30g,月季花9g。水煎,兑红糖,分2次服。(1-5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蓼属戟叶蓼。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木,高30-70cm。茎直立或上升,下部有时平卧,有匍匐枝,四棱形,沿棱有倒钩刺。叶互生;叶柄有狭翅和刺毛;托叶鞘膜质,圆筒状,通常边缘草质,绿色,向外反卷;叶片戟形,长4-9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略呈心形,边缘有短睫毛,上面疏生伏毛,下面沿叶脉生伏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绿色,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和短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棱,黄褐色,平滑,无光泽。花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草地、湿水边。
甘露子
甘露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sieboldiiMiq.的全草及根茎。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湿热黄疸,小便短涩。外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山黄豆藤
山黄豆藤,中药名。为豆科鹿藿属植物菱叶鹿藿RhynchosiadielsiiHarms的茎叶或根。植物菱叶鹿藿,分布于我国湖北、广西、四川。具有祛风清热,定惊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心悸,乳痈。
评论2024-05-13
薄荷连翘方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薄荷连翘方”。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生地15g,牛蒡子9g,知母9g,鲜竹叶6g,薄荷3g,绿豆衣3g。功能主治:祛风清热。主风热牙痛。牙齿作痛,牙龈肿胀,不能咀嚼,腮肿而热,患处得凉则痛减,口渴,舌尖红,苔白干,脉浮数。
评论2024-02-16
防风散结汤加减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防风散结汤加减”。处方:防风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元参12克,花粉10克,陈皮8克,赤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6克。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化痰散结。主痰热阻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评论2024-02-06
观音救苦甘露饮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观音救苦甘露饮”。处方:观音柳1枝(5钱),滑石3两,炒谷芽3两,焦神曲3两,苍术2两(泔水浸),云茯苓2两,柴胡1两5钱,川厚朴1两(姜汁炒),黄芩1两,枳壳1两,葛根1两,苏叶1两,姜半夏1两,陈皮1两(盐水炒),芍药1两,楂肉1两,乌药1两,香附5钱,木香5钱,甘草5钱,陈茶叶2斤(安化茶或六安茶之陈者佳)。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避邪逐恶……
评论2024-02-02
解毒拔云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解毒拔云散”。处方:木贼 蝉蜕 连翘 赤芍各1.8克 防风(去芦)荆芥各1.5克 生地3克 木通 车前子各2.4克 甘草1.2克。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明目。治小儿痘后余毒攻眼,致生云翳。用法用量:若目赤而肿者,加黄连1.5克。
评论2024-01-24
祛风止痒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祛风止痒汤”。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白蒺藜10克,车前子10克,薄荷6克,蝉蜕6克,生地12克,菊花12克。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散瘀,止痒。主风热毒邪侵袭,血热瘀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评论2024-01-21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处方:羌活8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栀10克,莲子芯8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消肿散结。主风热上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评论2024-01-21
三花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三花汤”。处方:银花15克,菊花12克,红花9克,蒲公英24克,薄荷9克,蝉蜕9克,白蒺藜12克,赤芍12克,酒军3克。功能主治:辛凉宣肺,祛风清热,化瘀通络。主风邪热毒,侵袭肺卫,郁滞成瘀,风火相煽,挟瘀上犯于目。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在煎煮药时,用药气熏蒸患眼,每日3次。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