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
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清降肺气之功。
2、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注意事项
入汤剂,需包煎。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证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橙花椒醇和金合欢醇)以及酒石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苦杏仁苷、鞣质,维生素B、C,山梨醇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镇咳、平喘作用,祛痰作用较差;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痢疾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乙醚冷浸提取物及所含熊果酸有抗炎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
2、《重庆堂随笔》:“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啘,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可单用制膏服用,或配黄芩、桑白皮、栀子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
2、治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者,配宣燥润肺之品桑叶、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治胃热呕吐,哕逆,配陈皮、竹茹等同用。
相关配伍
1、枇杷叶配黄芩:枇杷叶苦泄清降,功专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黄芩苦寒降泄,尤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两药配伍,相须为用,能增强清肺止咳之力。适用于肺热壅盛之咳嗽痰喘实证。
2、枇杷叶配栀子:枇杷叶苦泄清降,功专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栀子苦寒泄利,善清肺胃气分实热。两药伍用,清透并施,故有清肺泄热、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喘,发热口渴者。
3、枇杷叶配橘皮:枇杷叶苦泄清降,功专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橘皮辛香通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降逆止呕。两药相合,降逆止呕之力增强。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呕吐、呃逆者。
鉴别用药
枇杷叶与竹茹:二者均能清热化痰,降逆止呕,皆可治肺热咳嗽及胃热呕吐。但枇杷叶偏于清降肺气而止咳,且清胃热力较强,主治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呃逆等;竹茹偏于清肺化痰,除烦止呕,兼能凉血止血,主治痰热咳嗽,心烦不眠,胃热胃虚呕吐、吐血、衄血、崩漏。
相关药品
复方枇杷止咳冲剂、蜜炼川贝枇杷膏、良园枇杷叶膏、强力枇杷露(胶囊)、息咳糖浆。
相关方剂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枇杷膏(《验方新编》)、至圣散(《活幼新书》)、枇杷叶汤(《圣济总录》)、枇杷清肺饮《外科大成》)。
药膳食疗
枇杷叶猪肺汤:
1、功效:清肺热、润燥、润肺止咳、化痰下气。
2、原材料:霸王花30克,新鲜枇杷叶60克,蜜枣2枚,南杏12克,北杏9克,猪肺1个。
3、做法:将猪肺的喉部套在水龙头上,灌入水令猪肺胀大充满水。用手挤压、水出。反复不停地清洗,将猪肺洗至白色,再将猪肺切成块状,放入滚水中煮5分钟,捞起。新鲜枇杷叶擦去背面绒毛,用水洗净;霸王花、蜜枣、南杏、北杏分别用水洗净,南杏、北杏去衣。将以上材料全部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水,中火煲2小时,加入盐调味,即可以饮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炮制方法
1、枇杷叶:除去杂质及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2、蜜枇杷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枇杷叶丝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枇杷叶100kg,加炼蜜20kg。
3、炒枇杷叶:取净枇杷叶,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有香气,取出放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蜜枇杷叶、炒枇杷叶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均含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束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黏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枇杷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枇杷叶: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背面无绒毛,革质而脆。无臭,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生长环境
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环境,年均温度12-15℃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地区均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为好。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5-6月份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条播或点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湿润,1个月后发芽。培育1年后,于第2年春季移栽。
2、嫁接繁殖:用台湾枇杷、石楠苗等作砧木。多采用枝接,小砧木一般用切接或腹接,大砧木采用劈接或皮接,于3-6月嫁接。培育1-2年即可移栽定植。
病虫防治
灰斑病,为害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被害叶及果实并烧毁,注意通风透光。枇杷黄毛虫幼虫为害枝梢嫩叶,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