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蚱蝉

2024-05-15 16:0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熄风,镇惊。

主治        

小儿发热,惊风抽搐,癫痫,夜啼,偏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个;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寒证、虚证者慎用。

相关论述        

1、《别录》:“蚱蝉生杨柳上,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

2、《蜀本草》:“《图经》云:此鸣蝉也,六月、七月收,蒸干之。陶云是哑蝉,不能鸣者,雌蝉也,二说既相矛盾。今据《玉篇》云:蚱者,蝉声也,如此则非哑蝉明矣。”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风热惊悸,蚱蝉半两(去翅、足,微炒),茯神半两,龙齿三分(细研),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人参三分(去芦头),钩藤三(二)分,牛黄二钱(细研),蛇蜕皮五寸(烧灰),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捣罗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蚱蝉散)

2、治小儿天钓,眼目搐上,筋脉急,蚱蝉一分(微炒),干蝎七枚(生用),牛黄一分(细研),雄黄一分(细研)。上药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圣惠方》蚱蝉散)

3、治初生儿百日内发痫,蚱蝉(煅)、赤芍药各三分,黄芩二分。为末。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服。(《普济方》蚱蝉散)

4、治诸风痫,胸中痰盛,干蚱蝉七枚(微炙),白藓皮一两,钩藤、细辛(去土)、川芎(锉,微炙)、天麻、牛黄(别研)各一分,蛇蜕五寸许(炙令黄)。上捣罗为末,同牛黄拌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稍热服。(《普济方》蚱蝉汤)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7月间捕捉,捕后蒸死、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长4-4.5cm,宽1.8-2cm。表面大部分黑色,腹面各部边缘呈淡黄褐色,有光泽。头部宽扁,复眼1对,椭圆状球形,黄褐色,半透明。胸背部具膜质翅,透明,翅脉淡黄褐色,多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对,多断落。雄虫下端有1对心形鸣器,雌虫无鸣器,腹部较小,有产卵器。尾端呈三角形钝尖,背部和腹部具环节。体轻,质脆。气微腥,味淡。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蝉科蚱蝉属黑蚱。

形态特征        

体大色黑而有光泽;雄虫长4.4-4.8厘米,翅展约12.5厘米,雌虫稍短。复眼1对,大形,两复眼间有单眼3只,触角1对。口器发达,刺吸式,唇基梳状,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长达第3对足的基部。胸部发达,后胸腹板上有一显著的锥状突起,向后延伸。足3对。翅2对,膜质,黑褐色,半透明,基部染有黄绿色,翅静止时覆在背部如屋脊状。腹部分7节,雄蝉腹部第1节间有特殊的发音器官,雌蝉同一部位有听器。

分布区域        

我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红树皮
红树皮,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L.)Lam.的树皮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肿,热毒泻痢,多种出血。

评论2024-05-20

红小麻
红小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红小麻Laporteainterrupta(L.)Chew的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牛轭草
牛轭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狭叶水竹草Murdannialoriformis(Hassk.)RollaRaoetKammathy[AneilemaloriformaHassk.;A.angustifoliumN.E.Br.]的全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止咳,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热痢,疮痈肿毒,热淋,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麒麟尾
麒麟尾,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L.)Engl.[PothospinnataL.;RhaphidophorapinnataSchott]的茎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菊花根
菊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利小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癃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评论2024-05-20

葎草
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