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子功效作用
功能
止痢。
主治
用于久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5g。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其他作用:镇痛、抗休克和镇咳作用。
相关论述
1、《福建药物志》:“治痢疾。”2、《南宁市药物志》:“治慢性痢疾。”“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慢性痢疾:牛耳枫子4g,水煎服。
2、治风湿骨痛、跌打后遗筋缩:牛耳枫根适量,煎水洗患处。
3、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牛耳枫根15g,水煎服。(1-3方出自《本草图典》)
附注 牛耳枫根、牛耳枫叶亦有药用。取干根9-15克水煎服,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取适量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治毒蛇咬伤、骨折、跌打后遗筋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整理洁净。用时捣碎。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核果卵圆形或卵形,长7-10mm,直径5-6mm。表面蓝黑色,有时附有浅灰色粉末,具不规则皱纹或多数疣状突起,先端有短小2歧的柱头残基,基部有圆点状凹入的果柄痕,有时可见果柄和宿萼。果皮较薄而脆,易碎。种子1粒,棕色或棕黑色,不饱满。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
形态特征
牛耳枫又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岭南虎皮楠。常绿灌木,高1-5m。单叶互生,叶柄长3-15cm;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0-15cm,宽3.5-9cm,先端钝或近圆形,有时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边缘背卷,上面绿色,背带粉绿,有白色细小乳头状突起;侧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小,无花瓣,花被萼状,宿存;雄花花梗长1.2cm,花被片3-4,雄蕊9-10,长约4mm,花丝极短,药隔发达,大于花药;雌花花梗长约5-6mm,花被片同雄花;子房为不完全的2室,花柱短,柱头2分枝。核果卵圆形,长约1cm,被白粉,有种子1颗。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灌丛中或小溪两岸的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