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马棘

2024-05-19 16:35中药药材

马棘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表,散瘀消积。      

主治         

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烧烫伤,疔疮,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食积腹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干品或炒炭存性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温,味苦、涩,无毒。”

《湖南药物志》:“味涩,叶微苦。”

《彝药志》:“性寒,味苦。”

《浙江药用植物志》:“苦、涩,平。”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痒子,小儿食积饱胀,凉寒咳嗽,食停及痔疮。”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瘰疬,寒咳,小儿食积,痔疮。”

《湖南药物志》:“散结消瘀,平喘,消积。治跌打损伤。”

《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主治扁桃体炎、疟疾、疔疮痈肿。”

《彝药志》:“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治风热感冒,肺炎高热,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疔疮,毒蛇咬伤,烧烫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热感冒:苦处喜20-30g,水煎服。《彝药志》)

2.治肺炎高热:苦处喜20-30g,臭灵丹20g,生石膏25g,野韭菜根15g,土黄柏20g,黄连15g。水煎服。《彝药志》)

3.治烧烫伤:苦处喜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捣汁外搽,也可用干品研末,调陈醋搽患处。(《彝药志》)

4.治痒子初起,结核硬块:一味药15-30g,配马桑根、何首乌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5.治跌打损伤:马棘叶捣烂,敷患处。又方:(马棘)茎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食积:马棘根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7.治哮喘:马棘鲜根60g。煮瘦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8.治疔疮:马棘鲜根(去黑皮)煎服。并用鲜根洗净,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9.治毒蛇咬伤:马棘鲜根磨汁涂敷。(《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10.治疟疾:马棘根内皮研粉。每次1.5-3g,发作前2h开水送服,连服2-3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注         

《中药大辞典》记载:同属植物浙江木蓝I.parkesiiCraib的药效与马棘相同,浙江木蓝又称广东木蓝,生于疏林下或灌丛中,在我省北部地区及浙江、广西有分布。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播种后的第2年8-9月收获,选晴天,离地面10cm处,割下地上部分,晒干即成,以后可每年收割1次。其根宜在秋后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马棘。      

形态特征         

马棘,又名狼牙草、野蓝枝子(四川)。小灌木,高1-3m。茎多分枝,幼枝灰褐色,有棱,被丁字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平贴丁字毛;托叶小,狭三角形,长约1mm,早落;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5cm,先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有白色丁字毛。总状花序长3-11cm,花密集;花萼钟形,外被白色和棕色平贴丁字毛,萼筒生1-2mm,萼齿不等长,与萼筒近等长或略长;蝶形花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阔卵形,长4.5-6.5mm,先端螺壳状,翼瓣基部有耳状附属物,龙骨瓣距长约1mm,基部具耳;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圆柱形,长2.5-4(-5.5)cm,先端渐尖,幼时密被短丁字毛,种子间有横隔,仅在横隔上有紫红色斑点。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1300m处的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