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清胃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2024-01-21 18:27中药方剂

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清胃散

处方

生地黄 当归身各0.9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O.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

功能主治

清胃凉血。治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备注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以清胃中积热;生地、丹皮滋阴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散火解毒,兼为阳明引经之药。五药配合,共奏清胃凉血之功。

摘录
《脾胃论》卷下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胃散

处方

生地.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煅)

功能主治

清胃泻火。治小儿热蓄于胃,牙根肿如水泡,胀痛难忍,名曰重龈。

用法用量

用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胃散

处方

人中白9克 青黛4.5克 白芷4.5克 杭芍4.5克 生石膏6克 冰片3克 牛黄1.5克 麝香0.3克

功能主治

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共为极细末,上患处。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脾胃论》:清胃散

组成

生地黄、当归各三分(各6g), 牡丹皮半钱(9g) ,黄连六分(6g),夏月倍之,升麻一钱(9g)。

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

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人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则伤及血络,则见牙宜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及血分,耗伤阴血,故以生地黄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活血,与生地黄合则滋阴养血,与丹皮合则消肿止痛,共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临床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痤疮等属胃火上攻者。

注意

牙痛属风寒或肾虚火炎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摘录
《脾胃论》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加味清胃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清胃散”。处方:黄连(炒)4.5克 生地黄 牡丹皮 当归各3克 升麻6克 犀角 连翘 甘草。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清胃凉血。治妇人胃火伤血,唇裂内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犀角、连翘、甘草,原书未载用量。别名:加味清胃汤。处方:《脾胃论》清胃散加柴胡、山栀。功能主治:小儿脾胃实火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齿龈溃烂,焮连头面,或恶寒……

评论2024-01-22

清胃解毒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胃解毒汤”。处方:当归 黄连 生地黄 天花粉 连翘 升麻 牡丹皮 赤芍药。功能主治:清胃凉血解毒。治痘后口龈生疮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火盛,加石膏。处方:生石膏1530克,知母12克,谷精草12克,银花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泻胃火,疏风解毒。主胃腑蕴热,循经上蒸。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评论2024-01-21

玉液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玉液煎”。处方:石膏15克 生地15克 石斛9克 麦冬6克 玉竹12克 葛根6克 桔梗3克 薄荷3克 白茅根24克 甘蔗汁100毫升。功能主治:清胃凉血,养阴生津。治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宜出血,面赤发热。用法用量:水煎去滓,甘蔗汁冲服。备注:方中石膏善清胃经之热,为治疗冒火炽盛之主药;胃热则血分亦热,且伤阴损液,故配生地、白茅根清热凉……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