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食疗-胃痛中医治疗方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胃痛,又称心口痛、胃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其特征的一种病证每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
评论2024-02-14
肝郁气滞型腹痛-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痛引少腹,得嗳气、矢气后减轻,遇情绪激动或郁怒则重,胸闷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
评论2024-02-15
虚寒痢疾-痢疾中医治疗方法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身疼痛,有表有里,必清便已调,其痛不减,方属于表也。按:此条与上条相发明,上条无胀满,此条已有胀满。)
评论2024-02-15
水谷痢疾-痢疾中医治疗方法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病源》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虚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府也,为水谷之海;脾者胃之脏也,其候身之肌肉。
评论2024-02-15
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中医治疗方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评论2024-02-14
脾胃虚寒型反胃-反胃中医治疗方法
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返出之病。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则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评论2024-02-15
气滞食积型腹痛-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气滞兼食者,腹中有一条扛起,利后痛减,脉沉滑,治在消导。(香砂枳术汤加神曲、麦芽,或保和丸。)
评论2024-02-15
腹痛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腹痛的转归及预后决定于其所属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一般来说体质好,病程短,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体质较差,病程较长,正气不足者预后较差。
评论2024-02-15
积滞内阻蕴结肠胃型痢疾-痢疾中医治疗方法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协热下利者,其人大便素不调,邪气忽乘于胃,便作烦渴,其泄泻一如平时稀粪,而色不败,其败色但焦黄而已
评论2024-02-15
肝脾不和型痢疾-痢疾中医治疗方法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七十二、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乌梅圆主之。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非纯刚所能折;阳明腑,非刚药不复其体。
评论2024-02-15
脾胃气虚型呕吐-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脾胃气虚证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评论2024-02-14
腹痛的鉴别诊断-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与胃痛从大范围看均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伴腹痛的表现,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鉴别。
评论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