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证有哪些表现
寒证,是指因感受寒邪引起的一类病证。因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故易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评论2024-01-05
风淫证候证候分析
风证,是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一类病证。因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故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的特点。
评论2024-01-05
六淫、疫疠证候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
评论2024-01-05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评论2024-01-05
火证的征候分析
火证,是指广义火热病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火热之邪,其性燔灼急迫,为病常见全身或局部有显着热象,容易耗伤阴津,使筋脉失于滋润而动风,,亦可迫血妄行而出血。
评论2024-01-05
怎样理解燥淫证候
燥证临床表现: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象浮,温燥,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干咳痰少,甚或痰中带血,皮肤及鼻咽干燥,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评论2024-01-05
湿淫证候的中医分析
冒湿则是冒犯雾露,或感受湿邪,阳气被遏所致,湿在头部,清阳被困,则头重如裹。
评论2024-01-05
中医对暑淫证候的分析
暑证,是指夏季感受暑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暑性炎热升散,故为病必见热象,最易耗气伤津,且暑多挟湿,常与湿邪相混成病。
评论2024-01-05
中医对疫疠征候的分析
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或内伏膜原,表里分传,故病初即见恶寒发热俱重,疫毒迅速弥漫三焦,则致壮热,头身疼痛。瘟疫疠邪上攻,则见面红,舌红绛。
评论2024-01-05
疫疠有哪些临床表现
疫疠又名温病。是指由感染瘟疫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病证。疫疠致病的一个特点是有一定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其传染源有二:一是自然环境,即通过空气传染。
评论2024-01-05
血虚生风有临床表现
血虚生风证,是指血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多由急慢性出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引起。
评论2024-01-05
肝风四证鉴别
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或卒然倒地,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评论2024-01-05
中医肝胆湿热证候分析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评论2024-01-05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谈白或晃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虚,为心气虚,若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为心阳虚。
评论2024-01-05
心病的主要表现
心居胸中,心包络围护于外,为心主的宫城。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为表里,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小肠分清泌浊,具有化物的功能。
评论2024-01-05
胆郁痰扰证的证候分析
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而引起。
评论2024-01-05
心火亢盛的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火亢盛证,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的证候。凡五志,六淫化火,或因劳倦,或进食辛辣厚味,均能引起此证。
评论2024-01-05
心血虚与心阴虚证
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征候。心阴虚证,是指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征候。二者常则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等因素引起。
评论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