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白泽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泽丸”。处方:阳起石1两半(煅令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1两半,钟乳粉(成炼好者)2两,白檀香(末)1两,滴乳香(别研)1两,麝香1钱(别研)。制法:上药和匀,滴水和成剂,分作60丸。功能主治:脏腑虚寒,真元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化开,加生姜3片,煎7分,食前、空心通口温服。

评论2024-02-16

白痧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痧散”。处方:生半夏4两,川贝母2两,月石2两,麝香4钱6分,梅冰片4钱2分,西牛黄2钱,杜蟾酥9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玻璃瓶封固。功能主治:伤暑受热,霍乱痧胀,绞肠腹痛,胸闷呕吐,头晕鼻塞,瘟疫秽气,中风昏厥,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入鼻孔。病重再服1分,凉开水调下。注意:孕妇忌内服。

评论2024-02-16

白糖米醋蛋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糖米醋蛋”。处方:鸡蛋1个 白糖30克 米醋60克。制法:先将米醋煮沸,加入白糖使其溶解,打入鸡蛋。待蛋半熟即成。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滋阴补虚。适用于妊娠呕吐或肝胃不和者。用法用量:每日2次。

评论2024-02-16

白豆蔻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豆蔻散”。处方:枇杷叶(去毛.微炙)、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干木瓜、人参、黄蓍,各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别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处方:……

评论2024-02-16

白避瘟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避瘟散”。处方:绿豆粉80两,石膏(生)80两,滑石8两,白芷8两。制法:上为细末,每60两细末,兑入麝香6分,冰片6两,薄荷冰5两,甘油12两,和匀,收贮勿令泄气。功能主治:清暑散风,通窍解毒。主夏令暑热,头目眩晕,呕吐恶心,饮酒过度,晕车晕船,蝎螫虫咬。用法用量:闻、服均可,内服2分,凉开水送下。注意:孕妇忌服。

评论2024-02-16

白饼子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白饼子”。别名:玉饼子。处方:滑石末1钱,轻粉5分,半夏末1钱,南星末1钱,巴豆24个(去皮膜,用水1升,煮干研细)。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粉,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余者药末,如法令匀,糯米粉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痰食积滞内阻,致发惊搐,癫痫,或腹有癖积及夹食伤寒,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小儿腹中有癖,但饮乳者,及……

评论2024-02-16

百二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百二散”。别名:护心散、不二散。处方:甘草书、绿豆粉、朱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痈疽毒气冲心呕吐,发疔疮烦躁,手足不住发狂者。用法用量:护心散(原书)、不二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评论2024-02-16

百效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百效散”。处方:大黄8两,牙皂2两,当归4两,全蝎1两,黄土5钱,神曲(炒)4两,天麻4两,僵蚕(炒)2两,赤金150张,朱砂4两。制法:上为细末,袋装,每袋6厘。功能主治:清热化滞,镇惊安神。主食滞火盛,急热惊风,呕吐乳食,红白痢疾。用法用量:每服1袋,温开水送下,日2次。

评论2024-02-16

百杯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百杯丸”。处方:沉香半两(细锉),丁香6钱,缩砂仁1两半,白豆蔻仁2两,红豆半两,干葛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干生姜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功能主治:酒不散,胸膈滞闷,呕吐酸水,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处方:丁香50个,橘红3钱,小茴香3钱,三棱(炮)3钱,莪术(炮)3钱,砂仁……

评论2024-02-16

补心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补心汤”。处方:紫石英 茯苓 人参 远志 当归 茯神 甘草 紫菀各6克 麦门冬12克 赤小豆4克 大枣5枚。制法:上十一味,哎咀。功能主治: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呕吐血,舌本强,不通水浆。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处方:白茯苓 人参 前胡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芎各23克 橘皮……

评论2024-02-16

补气化暑丹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补气化暑丹”。处方:人参2钱,茯苓3钱,白术3钱,麦冬3钱,香薷1钱,砂仁1粒,陈皮3分,炮姜3分,神曲3分。功能主治:冬月偶开笥箱以取棉衣,觉有一裹热气冲鼻,须臾烦渴呕吐,洒洒恶寒,翕翕发热,恶食喜水,大便欲去不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2-16

补火引水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补火引水汤”。处方:人参、白术(蜜炙)、熟地黄、山茱萸、茯苓、附子(制)、肉桂、车前子。功能主治:产后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2-16

胃虚挟寒型呕吐-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挟寒者,喜热恶寒,肢冷脉小,(或二陈汤加丁香、炮姜,或理中汤加枳实,并须冰冷与服,冷则不吐,诸药不效,红豆丸,神效。)

评论2024-02-14

胃虚挟热型呕吐-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挟热者,喜冷恶热,躁渴脉洪,(二陈汤加黄连、栀子、竹茹、枇杷叶、干葛、生姜、芦根汁。)

评论2024-02-14

上焦伤风型呕吐-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先吐后泻,身热腹闷,名曰漏气,(此因上焦伤风,邪气内着,麦门冬汤。)

评论2024-02-14

呕吐的临床表现-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对呕吐的释名,前人有两说:一说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评论2024-02-14

呕吐的鉴别诊断-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反胃反胃与呕吐同系胃部病变,同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同有呕吐,故反胃亦可归属呕吐范畴,但反胃又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因此呕吐应与反胃相区别。

评论2024-02-14

呕吐的转归与预后预防-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来说,实证呕吐,病程短,病情轻,易治愈;虚证及虚实并见者,则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时作时止,较为难治。若失治误治,由轻转重,久病久吐,脾胃衰败,化源不足,易生变证。

评论2024-02-14

呕吐的辨证论治-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辨呕吐物吐出物常能直接反映病因,病变的脏腑,以及寒热虚实,所以临证时应仔细询问,亲自观察呕吐物。若呕吐物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化热;吐黄水苦水,多为胆热犯胃。

评论2024-02-14

呕吐食疗-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是指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病。

评论2024-02-14

« 上一页 2/3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