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七味饮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葱白七味饮”。别名:七味葱白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处方:葱白(连须,切)9克 干葛(切)9克 新豉6克(绵裹)生姜(切)6克 生麦门冬(去心)9克 干地黄16克 百劳水800毫升(此水以勺扬之)。功能主治:养血解表。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复经感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者。用法用量:上药用百劳水煎至300毫升,去滓,分温……
评论2024-02-14
葱豉桔梗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葱豉桔梗汤”。处方:鲜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 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咽……
评论2024-02-14
葱豉荷米煎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葱豉荷米煎”。处方: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 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功能主治: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鲜葱白1枚(切碎),淡豆豉2钱,苏薄荷4分(冲),生粳米30粒。功能主治: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12日,头痛身热,发冷无汗。
评论2024-02-14
柴胡知母饮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柴胡知母饮”。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半两,芦根(锉)3分,槟榔1两,陈橘皮半两,人参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呕吐不下食,头痛身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滓热服。
评论2024-02-13
兑金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兑金丸”。别名:五色兑金丸。处方:白丑(黄者)2两(去壳,磨极细,头末),大黄2两,川连3钱,雄黄2两,胆星5钱,神曲5钱,黑丑(黑者)2两(去壳,磨极细,头末),虾蟆(极大者)1具(须要黄者,用银罐入内,用油盏盖住,铁丝扎好,外用炭火煅出黑烟,至黄烟出为度,放地上冷透出火毒,擘开如墨黑者良,如小者用两具,5月5日午时煅),青黛1两,石膏1两,滑石……
评论2024-02-07
华佗赤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华佗赤散”。处方: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干姜18铢,细辛18铢,黄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参18铢,沙参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乌头18铢,雄黄24铢,吴茱萸30铢,麻黄2两半,代赭2两半(细辛、姜、桂、丹妙、雄黄不熬,余皆熬之)。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腰背强引颈;及风口噤,疟不绝;……
评论2024-01-25
解肌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解肌散”。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热病1日,头痛身热,四肢烦疼。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处方:麻黄2分(去根节),杏……
评论2024-01-24
解表附子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解表附子散”。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麻黄半两(去根节),桂心半两,芎半两,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四肢不利。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生姜,和滓,不拘时候热服;良久,更以热酒调下1钱。当便汗出。
评论2024-01-24
家秘神术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家秘神术汤”。处方:苍术、防风、石膏。功能主治:风热霍乱。头痛身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用法用量:3味同煎。处方:熟苍术、防风、葛根、广皮、厚朴。功能主治:外感风湿,口吐清水。
评论2024-01-23
急救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急救丸”。别名:霍乱急救丸。处方:人中黄3两(一方用甘草1两),天竺黄2两,麝香1钱,白僵蚕1两,防风1两,全蝎1两,荆芥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水为小丸,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解热镇痛,消暑镇痉。主夏日中暑,头痛身热,恶寒发热,上吐下泻,四肢厥冷,腹中绞痛,周身抽搐,瘟疫发斑,小儿痘疹,红白痢疾,惊风。用法用量:霍乱急救丸(原书抚顺方)。注意:忌食……
评论2024-01-23
疏风止嗽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疏风止嗽汤”。处方:荆芥穗4.5克 苏薄荷3克 光杏仁6克 广皮红2.4克 百部4.5克 清炙草1.8克 紫菀6克 白前4.5克。功能主治:治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汗而咳甚,或无汗而喘息,舌苔白薄而滑,甚或白滑而腻。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1-20
小儿四症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儿四症丸”。处方:广木香6克 苏叶45克 陈皮 厚朴(姜制)藿香 白术(麸炒)茯苓(去皮)炒麦芽 炒苍术各30克 花粉 泽泻 山揸 猪苓 制半夏各22.5克 白芷 桔梗 滑石 砂仁各15克 神曲(麸炒)22.5克。制法:上药十九味,共为细粉,每细粉456克,对入琥珀面15克,共研细和匀,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500克丸药用朱砂面9克为衣,蜡皮或蜡……
评论2024-01-18
痢疾香连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痢疾香连散”。处方:生芍5钱,双花炭5钱,牛黄2分,黄芩5钱,椿皮炭3钱,山楂炭4钱,广陈皮4钱,广木香3钱,黄连4钱。制法:共研极细面。功能主治:清热导滞,化痢止泻,通气止血。主头痛身热,口渴烦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胃胀呕吐,红白痢疾,脓血夹杂,脐腹绞痛,饮食积滞。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分,小儿3岁以上每服2分,开水送下。注意:忌辣腥硬物。
评论2024-01-17
麻黄加生地黄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麻黄加生地黄汤”。处方:麻黄2两半,桂枝2两,甘草半两,杏仁25个(去皮尖),生地黄1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妇人伤寒,脉浮而紧,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发汗后恐热入血室者。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
评论2024-01-16
麻黄地骨皮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麻黄地骨皮汤”。处方:麻黄(去节)3分,地骨皮半两,玄参半两,五味子3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桔梗(炒)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知母半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咽喉壅塞,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麻黄地骨汤”。
评论2024-01-16
九宝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九宝丹”。处方:苏叶4两,薄荷4两,桑皮4两,橘皮4两,麻黄1两,桂枝尖1两,杏仁(去皮,炒)4两,甘草2两,茯苓6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肺热不清,咳嗽痰盛。用法用量:3岁以上,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处方:带子蜂房(煅,研为末)3钱,大黄3钱,冰片3分,……
评论2024-01-16
加减大青龙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减大青龙汤”。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连翘3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45日,或56日,依然头痛身热恶寒,其脉象人迎与气口相等,俱浮洪而数,数极或7至8至者。用法用量:元酒1钟,水2钟,煎服。各家论述:此方以麻黄为君,佐芥穗发头部之汗,佐桂枝……
评论2024-01-16
加减葳蕤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减葳蕤汤”。处方: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功能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
评论2024-01-16
加味六神通解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六神通解散”。处方:麻黄、甘草、石膏、黄芩、滑石、苍术、川芎、羌活、细辛。功能主治:时行3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捶法,入豆豉1撮,葱白2茎,水煎,热服。取汗,中病即止。先用冲和汤,不愈,后服此汤。
评论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