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补下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上补下丸”。处方:怀生地黄(炒,锅内酒拌,蒸黑)120克 南枣(酒蒸,去核)60克 怀山药45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牡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辽五味子45克 天门冬(去心)45克 枳实(麸炒)45克 贝母45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桔梗(去芦)45克 黄连(姜炒)45克 杏仁(去皮)45克 半夏(姜炒)45克 瓜蒌仁(去油)45克 枯芩(酒……
评论2024-01-20
清喘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喘汤”。处方: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功能主治:宣肺化痰,平喘止咳。主痰饮喘咳。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评论2024-01-20
痰郁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痰郁汤”。处方: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陈皮 沉香 栝楼净仁 胆星 枳实 香附 浮石。功能主治:涤痰解郁,止咳平喘。治痰气郁结,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气虚,加黄耆;寒冷,加肉桂。
评论2024-01-18
葶苈大枣泻肺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别名:葶苈大枣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
评论2024-01-18
四仁粥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四仁粥”。处方:白果仁 甜杏仁各1份 胡桃仁 花生仁各2份 鸡蛋1个。制法:将上4味药共研成末,每次取20克,加鸡蛋1个煮1小碗。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适用于中老年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清晨空腹食,连用半年。
评论2024-01-18
越婢加半夏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越婢加半夏汤”。别名:半夏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处方: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大枣15枚 甘草6克 半夏9克。功能主治: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评论2024-01-18
宣肺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宣肺汤”。处方:细辛6克 甘草3克 防风6克(去芦)麻黄10克(不去根、节)。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苔白脉浮。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评论2024-01-18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处方:麻黄90g 苦杏仁(炒)120g 石膏270g 甘草90g 黄芩180g 板蓝根180g 北豆根90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味甘、微苦。炮制:以上七味,麻黄、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等五味,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600ml,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
评论2024-01-18
小青龙合剂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
评论2024-01-18
小青龙颗粒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青龙颗粒”。处方: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甘草(蜜炙)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浅灰色至浅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
评论2024-01-18
杏参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杏参饮”。处方:人参 桑白皮 橘红 大腹皮 槟榔 白术 诃子(面裹,煨,取肉)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炒)紫菀(洗)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温补肺气,化痰平喘。治因坠堕惊恐,疲劳筋力,喘急不安。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紫苏叶7叶,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评论2024-01-18
泻白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泻白散”。别名: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处方: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功能主治: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用法用量: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注意:外感风寒咳嗽,或虚寒性咳嗽均不宜使用。备注: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
评论2024-01-18
泻肺通窍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泻肺通窍汤”。处方:麻黄(捶,水泡过,微炒用)北细辛各0.6克 桑皮 黄芩 马兜铃 葶苈子 苏子 大黄 杏仁各1.5克。功能主治:泻肺通窍,祛痰平喘。治肺胀,大汗如雨,大便不通,肺窍闭塞。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1-18
消咳喘糖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消咳喘糖浆”。性状:本品为红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苦。炮制:取满山红200g,加40%乙醇约950ml,密闭,温浸(30~40℃)7日,每日搅拌2~3次,滤过,药渣压榨,榨出液与滤液合并,静置,滤过,加入蔗糖350g,搅拌溶解,加40%乙醇调整总量至1000ml,混匀,静置,滤过,即得。功能主治: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评论2024-01-18
止咳宝片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止咳宝片”。处方:紫菀、橘红、桔梗、枳壳、百部、五味子、陈皮、干姜、荆芥、罂粟壳浸膏、甘草、氯化铵、前胡、薄荷素油。性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咸。炮制:以上十四味,除薄荷素油、氯化铵、罂粟壳浸膏外,紫菀、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成稠膏;其余桔梗等九味,粉碎成粗粉,混匀;用60%乙醇浸渍二次,每次48小时,回收……
评论2024-01-18
止嗽定喘口服液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止嗽定喘口服液”。处方:麻黄1000g 苦杏仁1000g 甘草1000g 石膏1000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炮制: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石膏等三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加40……
评论2024-01-18
浙贝蛋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浙贝蛋”。处方:浙贝母2~3克 鸡蛋1个。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每日1~2次,每次1个,连用5~7天。
评论2024-01-18
紫团参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紫团参丸”。处方:潞州人参7.5克 始蚧1对(酥炒黄)白牵牛90克(微炒)苦葶苈30克(微炒)甜葶苈(微炒)木香各15克。制法:上六味,捣罗为细末,用熟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益气泻肺,化痰平喘。治肺气有余,咳嗽喘急,胸胁痞痛,短气噎闷,下焦不利,腿膝微肿。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后煎人参,桑白皮汤送下。
评论2024-01-18
紫苏子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紫苏子汤”。别名: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处方:紫苏子27克 前胡 厚朴 甘草 当归各3克 半夏27克 橘皮9克 大枣5枚 生姜50克 桂心12克。制法:上十味,哎咀。功能主治: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用法用量:以……
评论2024-01-18
紫菀七味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紫菀七味汤”。处方:紫菀1.5克 五味子3克 桂心6克 麻黄8克(去节)杏仁9克(去皮、尖,碎)干姜8克 甘草6克(炙)。制法:上药切碎。功能主治: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蒜、面、腥腻。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