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七圣圆”。处方:川芎、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芦)、槟榔(生),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大黄(蒸.焙一分生用),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头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烦面赤,咽干口燥,精神不爽,夜卧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闷,腹胁胀满,腰满重疼,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
评论2024-01-20
温中良姜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温中良姜圆”。处方:高良姜(炒)四斤,干姜(炮)、白术,各二斤四两。肉桂(去粗皮)二十八两,甘草一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每一两作一十二圆。功能主治:温脾胃,顺三焦。治寒痰聚结,气壅不通,食即辄吐,咽膈噎闷,两胁肋广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中满短气,噎闻食臭; 及疗留饮肠鸣,湿泄、冷泻,注下不止。 常服健脾胃,美饮食,辟寒邪,养正气。用法用量……
评论2024-01-18
太白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太白丸”。别名:太白丹(《圣济总录》卷十六)。处方:天麻45克 细辛(去苗叶)60克 芎藭45克 白附子150克 天南星600克 半夏(煮软,焙干)450克 蝎梢30克(炒)寒水石(烧熟)1.5千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白僵蚕90克(炒)阿胶22.5克(炙令燥)人参15克。制法:上十二味,同捣罗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
评论2024-01-18
痰气俱安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痰气俱安汤”。处方:陈皮(去白)6~9克 半夏6克 胆星3~6克 海石6克 白芥子(炒,研)2.1克 泽泻 木通各4克。功能主治:降气祛痰。治癫证。痰气壅塞心窍,阻闭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如大便秘结,而火不下者,加大黄;不应,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黄,小水不利者,加栀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胀痛者,……
评论2024-01-18
调解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调解散”。处方:青皮、陈皮、桔梗、枳壳(制)、半夏(制)、川芎、木通、干葛、甘草(炒)、紫苏各等分,人参减半。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小儿疮痘已发,或为风冷所折,荣卫不和,或为宿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致坚硬。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柴胡、紫草。
评论2024-01-18
通气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通气丸”。处方:木通(锉)射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恶实(微炒)昆布(洗去咸,焙)词黎勒(煨,去核)海藻(洗去戊,焙)黄耆(锉)各30克 白茯苓(去黑皮)23克。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瘿气咽喉肿塞,毒气壅闷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日晚再服。
评论2024-01-18
三和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三和散”。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一两。川芎、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一腹痞闷,胁肋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痛,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 又治背痛,胁……
评论2024-01-18
三棱煎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三棱煎丸”。别名:消痞丸、化积丸(《活幼日议》卷十七)。处方:京三桂 蓬莪术(炮)各15克 芫花0.3克 鳖甲(去裙襕,米醋炙令焦)15克 淡豆豉6克 巴豆21粒(去壳)川当归15克 杏仁(去皮、尖,炒)0.3克。制法:上药将前四味以米醋250毫升煮干,炒焙为东,次将当归、杏仁、巴豆、淡豆豉研末,与上药末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婴……
评论2024-01-18
四子调中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四子调中汤”。处方:青皮1.5克(去瓤,麸炒)陈皮1.5克 枳实(麸炒)3克 香附(炒)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半夏(姜汁炒)6克 瓜蒌仁(炒)3克 苏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4.5克 茯苓(去皮)木通各3克 沉香 芒消各1.5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翻胃,小便赤,大便闭及痰气壅盛者。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稍热服。
评论2024-01-18
新制橘皮竹茹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新制橘皮竹茹汤”。处方:橘皮9克 竹茹9克 柿蒂7枚 姜汁3茶匙(冲)。功能主治:清化痰热,和胃降逆。治阳明湿温,气壅发哕者。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若未见效,再作服。 有痰火者,加竹沥、栝楼霜;有瘀血者,加桃仁。
评论2024-01-18
杏仁萝卜子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杏仁萝卜子丸”。处方: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15克。功能主治:宣肺降气,化痰止嗽。治气壅痰盛,咳嗽气喘。用法用量:上为末,粥丸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景岳全书》卷五十四补。
评论2024-01-18
消毒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消毒散”。处方: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注意:如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别名:消毒饮(《活幼心书……
评论2024-01-18
利肺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利肺汤”。处方:茯苓、枳壳、川贝、力子、麦冬、橘红、木香、桔梗、蒌仁、桑皮、甘草、南朴。功能主治:麻症湿痰气壅,满闷不食。处方:苏子(炒)、桔梗、薄荷、前胡、独活、杏仁(炒)、枳壳、陈皮。功能主治:发热,哮喘,痰壅初起。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为引。处方:人参、麦门冬、沉香、白豆蔻、五味子、益智、丁香、川芎。功能主治:胸中元气不及,脉中少有力,浮则似止……
评论2024-01-16
利金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利金汤”。处方:桔梗(炒)贝母(姜汁炒)各9克 陈皮(去白)9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枳壳(麸炒)4.5克。功能主治:治痰气壅肺,咳痰涩而难出,脉涩面自,气上喘促,洒浙寒热,悲愁不乐,名曰燥痰,又名气痰。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200毫升,不拘时服。处方:车前子、桑白皮、黄芩、黄连、归尾、怀牛膝、甘草梢、木通、红花。功能主治:……
评论2024-01-16
举斑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举斑汤”。处方:白芍药1钱,当归1钱,升麻5分,柴胡7分,白芷7分,穿山甲2钱,水姜1片。功能主治:托里举斑。主疫气留血分,里气壅闭,不下则斑不出,出则毒邪从外解矣。如下后斑渐出,更不可下,设有下证,宜少与承气缓服。倘大下则元气不振,斑毒内陷则危,宜此方。斑出不透而热不退。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如下后斑毒隐伏,反见循衣撮空,脉微者,加人参3钱,得……
评论2024-01-16
加减八正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减八正散”。处方:《和剂》八正散加茴香1撮。功能主治:妊娠心气壅,胎气8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不安,难产。用法用量:上每服3钱,水1中盏,煎至7分,热服。处方:木通、滑石、瞿麦、车前子、白术、山栀子、防己、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腰以下肿甚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灯心,水煎,食前服。 大便不通,加大黄。处方:瞿麦3钱,扁蓄3钱,……
评论2024-01-16
加味三生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三生丸”。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天麻1两,白附子1两,人参1两。制法:上并生用,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痰气壅。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临卧姜汤送下。
评论2024-01-16
加味丽泽通气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丽泽通气散”。处方:羌活、独活、苍术、防风、升麻、荆芥穗、葛根、甘草(炙)、细辛、麻黄、白芷、川芎、木通。功能主治:肺受风寒,久而不散,则肺气壅闭而鼻塞,脓涕结聚而不开,使不闻香臭、则成鼻齆。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葱2寸,水煎,食后服。
评论2024-01-16
加味六君子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六君子汤”。处方: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柴胡(酣炒)肉桂。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升阳和胃。治小儿肝木乘脾,食少气弱,阳气不营于四末,以致产生五硬,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及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苏子、大腹皮、木香、草果、厚朴、枳实。功能……
评论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