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己椒苈黄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己椒苈黄丸”。组成:防己、椒目、熬葶苈、大黄各一两(各30克)。用法: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次1丸,食前温水送服,每日3次,酌情渐增。功效:攻逐水饮,利水通便。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临床应用:临床主要……

评论2024-01-23

急救痧气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急救痧气丸”。别名:截痧丹。处方:真茅山苍术(米泔水浸3日,炒,研末)1两2钱,真干蟾酥1两2钱,腰面雄黄(另研细)1两2钱,丁香(另研细)1两2钱,枯骨广木香(微烘,勿炒,另研细)1两2钱,飞滑石(另研细)1两2钱,辰砂(水飞过,另研细)1两2钱,麝香3分(要取真原麝黄香佳)。制法:将诸药末和匀,再碾千余下,以烧酒浸烊蟾酥捣为丸,如芥菜子大。用法……

评论2024-01-23

急救稀涎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急救稀涎散”。组成: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四挺(120克)、白矾(通莹者)一两(30克)。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服1~2克,温开水调,灌下。功效:涌吐痰食,开窍醒神。主治:主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脉滑实有力。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外伤致癫等病症。 脑外伤致癫(个案):以急救稀涎散治疗1例,温水冲服,约15分钟……

评论2024-01-23

戒烟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戒烟膏”。处方:明党参4钱,云茯苓4钱,黄耆(炙)4钱,潞党参4钱,玉竹(炙)4钱,炮姜炭4钱,罂粟壳4钱,杜仲(炒)4钱,橘红4钱,枸杞4钱,旋覆花(绢包)2钱4分,甘草(炙)2钱4分,法半夏2钱4分,益智仁2钱4分,枣仁2钱。制法:加红枣四钱,赤砂糖2两,清水煎取浓汁,去渣收成膏,称见若干,加清烟膏一成,搅入和匀。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戒……

评论2024-01-23

桔梗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桔梗汤”。出处:桔梗汤,出自汉·《伤寒论》。本方又名“甘桔汤”。组成:桔梗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用法:水煎服。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止痛。主治:主治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数。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放射性食管炎、咽性咳等病症。 1.支气管扩张:应用桔梗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34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祛痰、引流、抗感染、……

评论2024-01-23

孔圣枕中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孔圣枕中丹”。组成: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分。用法:上药为末,酒服一方寸匕(3克),日三,常服令人大聪。亦可蜜丸,每服二钱(6克),黄酒送服。功效: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主治心肾不足之惊悸失眠,心神不安,舌质光红少苔,脉沉细。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老年性痴呆、儿童多动综合征等病症。 1.失眠:孔圣枕中丹加减治疗辨证为肝肾阴亏,虚火……

评论2024-01-22

栝楼桂枝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栝楼桂枝汤”。组成:栝楼根二两(6克)、桂枝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一二枚(3枚)。用法:水煎温服,取微汗。服药后汗不出,可以啜热粥以助发汗。功效: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牵强,脉沉迟有力。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痉挛等病症。 1.头痛:以本方随症加……

评论2024-01-22

栝楼瞿麦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栝楼瞿麦丸”。出处:栝楼瞿麦丸,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瞿麦丸”(《普济方》)。组成:栝楼(瓜蒌)根二两(60克)、茯苓直两(90克)、薯蓣三两(90克)、炮附子一枚(15克)、瞿麦一两(30克)。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效:润燥化气,利水通淋。主治:主治下焦阳虚,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

评论2024-01-22

羌蓝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羌蓝汤”。组成:羌活12克、板蓝根30克。用法:水煎服。功效:祛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发热,怕冷,头痛或肢体酸痛,咽喉肿痛等。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发热、痄腮等病症。 发热:本方加金银花、柴胡等治疗外感发热84例。每日1剂,病情较重者可日服2剂,日夜追服以加强药物疗效。结果:84例患者均于5日内热退,其中79例于1~2日内热退身凉。(……

评论2024-01-21

驱绦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驱绦汤”。出处:驱绦汤,出自现代·《中华医学杂志》(1956年第2期)。原无方名,现据《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组成:南瓜子仁60~120克、槟榔30~60克。用法:先将南瓜子仁嚼碎吞服,隔2小时后再服摈榔煎成的浓汁。功效:驱除绦虫。主治:主治绦虫病。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绦虫病等病症。 绦虫病:以带皮生南瓜子和槟榔……

评论2024-01-21

普济消毒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普济消毒饮”。组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五钱(各15g), 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 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

评论2024-01-21

咳血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咳血方”。组成:水飞青黛、诃子(各6克),去油瓜蒌仁、海浮石、炒黑栀子(各9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蜜同姜汁为丸,每用1丸(5克),含口中噙化。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原方书为海粉,清·汪昂将其改为海浮石)。功效:清火化痰,止咳止血。主治:主治肝火灼肺,咳痰带血,痰稠不爽,心烦口渴,颧红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临床应……

评论2024-01-21

桑枝虎杖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桑枝虎杖汤”。组成:桑枝30克、虎杖根15克、金雀根30克、臭梧桐30克、红枣10枚。用法:水煎服。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主治:主治风湿或劳损,关节肌肉痹痛,手脚麻木,动作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细。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劳损性肌肉或关节痛、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肩臂痛、腰腿痛等病症,有报道对酒精性心脏病有效。 酒精性心脏病:对……

评论2024-01-20

桑麻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桑麻丸”。组成:桑叶(500克)、黑芝麻(120克)、白蜜(500克)。用法:将黑芝麻捣碎熬浓汁,和蜜炼,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每服9克,每曰2次,温开水送服。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明目。主治:肝阴不足或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眼花,肌肤甲错,眼干以及皮肤干燥,须发早白或头发干枯、脱发,久咳不愈,津枯便秘。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眼干燥……

评论2024-01-20

水陆二仙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水陆二仙丹”。出处:水陆二仙丹,出自宋·《洪氏集验方》。本方出自宋·苏颂《本草图经》,原名“水陆丹”,在《政和本草》卷二十三鸡头实(芡实)条曾予引载。后由宋·洪尊《洪氏集验方》载录并更名为“水陆二仙丹”。组成:芡实、金樱子各等分。用法:将芡实研末,金樱子熬膏,拌和制成丸。每服6~9克,每日2次,盐汤送下。功效:固涩止遗。主治:主治肾虚遗精、滑精、白……

评论2024-01-20

沙参麦冬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沙参麦冬汤”。组成:沙参(10克)、玉竹(10克)、生甘草(5克)、桑叶(6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麦门冬(10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律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功能性便秘、小儿阴虚咳嗽等病症。 1.慢性支……

评论2024-01-20

神仙化痞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神仙化痞膏”。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黄连(3克)、黄芩(3克)、丁香(15克)、生地黄(15克)、草乌(15克)、巴豆(15克)、红花(15克)、肉桂(15克)、黄柏(30克)、栀子(30克)、苏木(30克)、川乌(30克)、大黄(60克)、穿山甲(20片)、蜈蚣(6条)、白花蛇(1条)、桃枝(20条)、柳枝(20条)、枣……

评论2024-01-20

首乌延寿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首乌延寿丹”。组成:何首乌七十二两(2160克)、豨莶草十六两(480克)、菟丝子十六两(480克)、杜仲八两(240克)、牛膝八两(240克)、女贞子八两(240克)、霜桑叶八两(240克)、忍冬藤四两(120克)、生地黄四两(120克)、桑椹膏一斤(500克)、黑芝麻膏一斤(500克)、金樱子膏一斤(500克)、旱莲草膏一斤(500克)。用法:……

评论2024-01-20

人参养荣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人参养荣汤”。出处:人参养荣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录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养荣汤”。本方又名“人参养营汤”;本方丸制,名“人参养荣丸”。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桂心一两(30克)、炙甘草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芍药三两(90克)、熟地黄三分(古制应为七钱半,约2……

评论2024-01-20

人参蛤蚧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人参蛤蚧散”。出处:人参蛤蚧散,出自宋·《博济方》。本方于《博济方》中名“蛤蚧散”,主治“肺瘘咳嗽”,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收录并更名为人参蛤蚧散。组成:蛤蚧一对、人参、茯苓、知母、贝母、桑白皮各二两(各60克),甘草五两(150克),杏仁六两(180克)。用法:制为散剂,早、晚各1次,每服6克,温水送下。如用汤剂,方中蛤蚧、人参研末另吞,余药用常……

评论2024-01-20

« 上一页 3/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