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凌霄花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2024-01-16 20:36中药方剂

凌霄花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15克 当归30克(锉,微炒)木香30克 没药30克 桂心15克 赤芍药15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散寒。治妇人久积风冷,气血不调,小腹疠刺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红花 当归 宫桂(去皮)各3克 红娘子11个 血竭 紫河车 赤芍药 山栀子仁 没药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破瘀消症。治瘀血内结,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注意

方中红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备注

本方所治之证,属于瘀血内结而成。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症,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红娘子通瘀破结,《本草衍义》称其“行瘀血月闭”,玄胡索、没药、血竭行气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紫河车养营血,益精气;地骨皮、丹皮、山栀退伏热,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既能治标,亦兼顾本。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 黄连 白矾各7.5克 雄黄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兼热,致生诸癣,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用生姜汁调药,抓破患处,以药涂之。如癣不痒,只用清油调药,立效。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1分,白矾1分(别研),雄黄半钱(别研),天南星半两,黄连(去须)2钱,羊蹄根(焙干)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湿挟热,皮肤生癣,久不愈。

用法用量

抓破,用生姜汁调药擦之;如癣不痒,只用油调擦。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百一》卷九,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酒皶鼻。

临床应用

酒皶鼻;临川曾景仁尝苦此疾,一日得此方于都下一异人,不三次遂去根本。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茶汤调下,每日2次。

摘录
《百一》卷九,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妇人良方》卷二十: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1分,牡丹皮2两,山栀子仁2两,赤芍药2两,紫河车2两,血竭2两,没药2两,硇砂2两,地骨皮2两,五加皮2两,甘草2两,红娘子11个,桃仁1两,红花1两,桂心1两,延胡索1两,当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瘕、血决及产后秽露不尽,儿枕急痛,积聚疼痛,渐成劳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二十

《圣惠》卷七十一:凌霄花散

处方

凌霄花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木香1两,没药1两,桂心半两,赤芍药。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久积风冷,气血不调,小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

方中赤芍药用量原缺。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麦饭石
麦饭石,中药名。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具有解毒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痤疮,湿疹,脚气,痱子,手指皲裂,黄褐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高血压,老年性血管硬化,肿瘤,尿路结石。

评论2024-05-16

桃花
桃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persicaL.或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C.deVosexHenry的花。具有利水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脚气,砂石淋,便秘,癥瘕,闭经,癫狂,疮疹,面䵟。

评论2024-05-14

活血化瘀法不能滥用

评论2024-05-14

活血化瘀治汗证

评论2024-05-11

活血化瘀治泄泻

评论2024-05-11

牡丹皮
牡丹皮,中药名。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及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评论2024-05-10

红曲
红曲,中药名。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Went.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评论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