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关心患者的食欲与食量

2024-01-05 15:58中医诊断

问饮食与口味包括询问口渴、饮水、进食、口味等几个方面。应注意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情况、食量多少,食物的善恶、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和气味等情况。

1、问口渴与饮水

询问患者口渴与饮水的情况,可以了解患者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以及病证的寒热虚实。

(1)口不渴:为津液未伤,见于寒证或无明显,热邪之证。

(2)口渴:口渴总由津液不足或输布障碍所致。临床可见如下情况。

口渴多饮:即病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是津液大伤的表现。多见于实热证,消渴病及汗吐下后。

渴不多饮:即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是津液轻度损伤或津液输布障碍的表现。可见于阴虚、湿热、痰饮、瘀血等证。

临床上口渴与饮水的辨证应根据口渴的特点、饮水的多少和有关兼症来加以综合分析。

2、问食欲与食量

询问患者的食欲与食量,可以判断患者脾胃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

(1)食欲减退与厌食: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即病人不思进食。厌食又称恶食即厌恶食物。不思饮食与厌恶食物,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饥饿不欲食,二是虽饥亦不欲食或厌恶食物。二者病机均属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所致。

食欲减退,患者不欲食,食量减少,多见于脾胃气虚、湿邪困脾等证。

厌食,多因伤食而致。若妇女妊娠初期,厌食呕吐者,为妊娠恶阻。

饥不欲食,是患者感觉饥饿而又不想进食,或进食很少,亦属食欲减退范畴。可见于胃阴不足证。

(2)多食易饥,是患者食欲亢进,食量较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又称为“消谷善饥”,临床多伴有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可见于胃火亢盛、胃强脾弱等证。亦可见于消渴病。

总由胃的腐熟太过而致。

(3)偏嗜,是指嗜食某种食物或某种异物。其中偏嗜异物者,又称异嗜,若小儿异嗜,喜吃泥土、生米等异物,多属虫积。若妇女已婚停经而嗜食酸味,多为妊娠。

询问食欲与食量时,还应注意进食情况如何。如病人喜进热食,多属寒证;喜进冷食多属热证。进食后稍安,多属虚证;进食后加重,多属实证或虚中夹实证。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良好;反之,食欲渐退,食量渐减,表示胃气渐衰,预后多不良。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较多,是脾胃之气将绝的危象,称“除中”。实际上是中气衰败,死亡前兆,属“回光反照”的一种表现。

3、口味

口味,是指病人口中的异常味觉。口淡乏味,多因脾胃气虚而致。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证。口粘腻,多属湿困脾胃。口中泛酸,可见于肝胆蕴热证。若口中酸腐,多见于伤食证。

口苦,属热证的表现,可见于火邪为病和肝胆郁热之证。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医怎样理解无汗
汗是津液所化生的,在体内为津液,经阳气蒸发从腠理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

评论2024-01-05

问诊寒不热的的分析
问寒热是询问患者有无冷与热的感觉。寒,即怕冷的感觉;热,即发热。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或者体温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热的感觉,都称为发热。

评论2024-01-05

中医问诊要问哪些
现病史包括:疾病(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之初到就诊时病情演变与诊察治疗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

评论2024-01-05

中医问诊疼痛的部位
整个头部或头的前后、两侧部位的疼痛,皆称头痛。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头痛。外感多由邪犯脑府,经络郁滞不畅所致,属实。

评论2024-01-05

中医但热不寒的分析
患者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者,称为但热不寒。可见于里热证,由于热势轻重、时间长短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临床上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分。

评论2024-01-05

在中医问诊时要注意的
诸如病人的发病情况,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和反应如何等材料,都只能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故问诊甚为重要。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态度既要严肃又要和蔼可亲,要细心询问和耐心听取病人叙述病情。

评论2024-01-05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自觉症状等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和现病史等方面。

评论2024-01-05

中医问诊鉴别之噎膈与积聚
噎是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是指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可单独出现,但可以是膈的前驱症状,临床常噎膈并称。当辨清其性质,对治疗有重要作用。

评论2024-01-05

中医问诊十项基本内容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评论2024-01-05

用十问歌为中医问诊做概括
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问诊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

评论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