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淡竹叶

2024-05-08 12:5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本品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9g。

注意事项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三萜类化合物,如芦竹素、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及甾体类物质如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膏有退热作用;本品利尿作用较弱而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量则较强;其粗提物有抗肿瘤作用;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升高血糖作用。

毒理作用

淡竹叶对小鼠的LD50为64.5g/kg。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2、《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如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2、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

鉴别用药

竹叶与淡竹叶:两者均源于禾本科,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皆能清热除烦、利尿,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所致口疮尿赤、热病心烦及热淋涩痛。然竹叶为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的叶,其清心除烦力强,热病心烦多用;又兼辛味,清中有散,能凉散上焦风热,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淡竹叶为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叶,其通利小便力强,多用于口疮尿赤及热淋涩痛,并治水肿尿少及黄疸尿赤。

相关药品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清暑解毒颗粒、肾舒颗粒。

相关方剂

小蓟饮子(《济生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其下可见圆形栅栏细胞。下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长细胞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为哑铃形的硅质细胞和类方形的栓质细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近圆三角形,非腺毛有三种:一种为单细胞长非腺毛;一种为单细胞短非腺毛,呈短圆锥形;另一种为双细胞短小毛茸,偶见。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披针形,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叶鞘长约5cm,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短段。茎呈圆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有的可见茎节或开裂的叶鞘。叶片皱缩卷曲,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柔韧,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缘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mm,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mm;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稃较颖为长,披针形,长6-7mm,宽约3mm,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稃较外稃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生长见习

喜阴凉气候。宜选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栽培。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直播法:7-9月,在种子成熟时割取果穗,搓下种子,晒干、簸净贮藏备用。春播于3-4月,在整平的林下地,按沟心距25cm-30cm开横沟,播幅约10cm,深2-5cm。播前,种子用草木灰拌匀,播时先在沟里施入人畜粪水,把种子灰均匀撤入,上覆盖一层薄细土。每1h㎡用种子10.5-12kg。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青葙子
青葙子,中药名。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评论2024-05-17

高山唐松草
高山唐松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L.的根和根茎。分布于新疆、西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头痛目赤,泄泻,痢疾,疮疡。

评论2024-05-16

密蒙花
密蒙花,中药名。为醉鱼草科醉鱼草属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具有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评论2024-05-11

天花粉
天花粉,中药名。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vo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s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评论2024-05-10

大黄
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评论2024-05-08

石膏
石膏,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H2O)。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功效。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评论2024-05-08

芦根
芦根,中药名。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评论2024-05-08

知母
知母,中药名。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评论2024-05-08

夏枯草
夏枯草,中药名。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评论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