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天花粉

2024-05-10 14:16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燥伤肺胃,咽干口渴。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0-15g。

不良反应

1、临床注射天花粉蛋白制剂,可有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酸痛、颈项活动不利等副反应。在发热的同时白细胞总数可升高至10×103/升以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高达90%以上。

2、注射局部可有疼痛、红斑、皮疹,伴有瘙痒;少数病例发生恶心、呕吐反应;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胸闷气急、渗出性皮炎、腹胀、肝脾肿大和低血压。这些症状均在注射后立即出现,最迟不超过用药后2日。

3、此外,一部分病人在静注后岀现可逆性精神状态改变,如痴呆症状,神经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定向能力障碍、失眠等)。个别病人出现失语、昏迷等类似急性弥散脑脊髓炎症状。

4、曾有天花粉中期妊娠引产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的报道。报告者认为,5个月以上的中期妊娠引产应慎用天花粉。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特别是产前有腹部胀痛和撕裂痛,触诊子宫坚硬的受术者,应警惕有胎盘早期剥离发生隐性岀血的可能,一旦情况恶化,应尽快中止妊娠,输血维持有效循环量,对抗休克。

5、其中毒救治方法为:出现发热者,可内服或肌肉注射退热剂。

6、出现皮疹或过敏哮喘时,用激素或抗过敏药。如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可用氨茶碱0.25克或喘定2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20-40毫升内静脉注射。

7、如有窒息者,应迅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立即吸氧。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治疗常规抢救。

8、如发生大量出血时,应用止血药,并酌情输血。如出现心动过速、奔马律时,应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或用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点滴;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外,还可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9、注意防止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做好抢救准备。

10、淋巴结肿大、盆腔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中草药治疗仙鹤草30克,侧柏叶9克,三七粉(冲)1.5克,水煎,发生出血时内服。

11、预防措施为:用药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要慎用。用药后要观察病人,若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忌与乌头同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反乌头。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淀粉、皂苷、多糖类、氨基酸类、酶类和天花粉蛋白等。

药理作用

皮下或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有引产和中止妊娠的作用;天花粉蛋白有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两种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天花粉蛋白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的复制繁衍,减少免疫细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细胞数,能抑制HIV的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天花粉水提物的非渗透部位能降低血糖活性。天花粉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1、过敏反应:天花粉对人、动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天花粉蛋白有较强的抗原性,用其给小鼠或豚鼠致敏后,再给决定注射量均呈过敏反应甚至死亡。过敏反应与天花粉引起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和组胺释放有关,此反应可用于建立筛选抗过敏药的模型。也有报道,天花粉过敏原性不强。

2、一般毒性试验:成年雌犬肌注天花粉蛋白粗制剂0.2-2.0mg/kg,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心电图S-T段降低,经3-5d恢复正常,少数犬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并出现全身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郁血,肝、肾实质细胞轻度变性,剂量增至3-4mg/kg时,大部分动物在1-2星期后由于严重衰竭而死亡。心电图S-T段随病程逐渐降低,T波明显倒置,有多发性早搏出现。肾功能检查,非蛋白氮急剧升高,可达142.8mmol/L(200mg%)左右,同时有血钠、血氯下降,血钾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呈代谢性酸中毒。病理检查显示,大剂量组动物出现多脏器(包括肾上腺皮质)出血点,肾脏近曲小管大片坏死,以及肝实质细胞小灶性坏死。此外动物用药后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3-4万/mm3,嗜中性白细胞百分率增加至90%。1星期后可降至正常。脑电图观察可见天花粉蛋白对中枢具有中等抑制作用,给兔、猴肌注或静注后均出现类似巴比妥钠引起的病理性慢波。家兔股四头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发现局部有程度不等的充血及散在的点状出血。

3、小鼠亚急性LD50的测定结果为:皮下注射,观察10d,原汁冰干天花粉2.26mg/只,天花粉蛋白粗制剂0.6mg/只,透析天花粉蛋白0.29mg/只,结晶天花粉蛋白0.236mg/只。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痰疮疖。”

3、《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下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配人参,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可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相关配伍

1、天花粉配瓜蒌皮:二药虽同出一物,但作用不尽相同。天花粉功偏降火润燥,生津止渴;瓜蒌皮则偏于利气宽胸,清化热痰。二药配用,具有清热生津、开胸散结之效。适用于肺燥咳嗽,热病伤阴之口干口渴、胸闷气逆等。

2、天花粉配芦根:天花粉善清肺胃之热、养阴生津;芦根养胃生津、清热利尿。二药配用,清热生津作用增强。适用于热病伤津之心烦口渴及消渴证。

鉴别用药

1、知母与天花粉:两药均归肺、胃经,皆能清热生津止渴,可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及阴虚消渴。但知母甘寒质润且归肾经,能上清肺热而泻火,下润肾燥而滋阴,中泻胃火而止渴,既能清热泻火以治实热,又可滋阴润燥以治虚热。因其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故又可用于阴虚肠燥便秘及小便不利。而天花粉甘微苦微寒,以清热生津见长,兼能清肺润燥,适用于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等。又能消肿排脓,可治疮痈肿毒,脓未成者能消,脓已成者可促溃排脓。

2、芦根与天花粉:两药均归肺、胃经,皆能清热生津止渴,皆可用治热病津伤口渴。但芦根甘寒质轻,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故可治外感热病初期兼表证、中期高热烦渴、后期热退津伤口渴。又能清肺利尿,兼祛痰排脓,可治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因其功擅清解透散,生津利尿,故对麻疹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未病可防,已病能治,麻疹各期均宜。再加上味甘不苦,易为小儿接受,故临床上用为治疗小儿肺热咳喘、外感风热及麻疹之良药。而天花粉甘微苦微寒,热病初起兼表证者不宜用。然其清热生津之力较强,又兼能清肺润燥,故可用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等。此外,尚能消肿排脓,可治痈肿疮毒及跌打损伤。

3、葛根与天花粉:两药同为甘凉之性的藤本植物块根,均能清热生津止渴,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及消渴证。但葛根轻扬升散,属发散风热药,功专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为治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强之主药,且可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煨熟又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止泻止痢,既治脾虚泄泻,又疗热泻热痢。其生津止渴之功与鼓舞胃气上行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单用葛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及暴发性耳聋,均有一定疗效。天花粉甘寒质润,属清热泻火药,善清胃热而养胃阴,生津之力较强,兼能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既治肺热燥咳、痰热咳嗽带血,又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相关药品

清肺抑火丸、清音丸、玉泉丸、如意金黄散。

相关方剂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

药膳食疗

天花粉菊花茶:

1、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2、原材料:滁菊花30克,天花粉30克,生甘草6克。

3、做法:取上述诸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2小时,煮沸后用文火蒸15分钟,去渣取汁。

4、用法:每日3次,以汤代茶饮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较粗者对半纵切,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分别浸泡至4-5成透时,捞出,润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盔帽形,直径6-48μm,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人字状,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4分粒组成,常由一个大的分粒与几个小分粒复合。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方形,排列紧密。石细胞黄绿色,长方形、椭圆形、类方形、多角形或纺锤形,直径27-72μm,壁较厚,纹孔细密。

2、取本品粉末2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花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瓜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酵-无水乙酵-冰醋酸-水(8:2: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1、栝楼根: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40cm,直径2-5cm。外皮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刮去后较光滑,黄白色。有横皱纹及残留栓皮斑块,纵剖面可见黄色纵条纹。质坚实,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导管孔明显,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

2、双边栝楼根:去皮者浅灰黄色至棕黄色,断面淡灰黄色,粉性稍差;具皮者显灰棕色,有网状皱纹。

饮片性状

呈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有黄色筋脉点(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周边黄白色或淡棕色。质坚,细腻。无臭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及双边栝楼。

形态特征

1、栝楼: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0cm,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分歧,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或近心形,长宽均约5-20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基部心形,弯缺深3-4cm,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cm,粗壮,具纵棱及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cm,小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cm,宽1-2cm,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cm。先端扩大,径约10mm,中、下部径约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mm,宽3-5mm,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约20mm,宽约18mm,先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mm,径约4mm,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cm,被柔毛;花萼圆筒形,长2.5cm,径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cm,花柱长2cm,柱头3。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cm,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mm,宽7-12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双边栝楼:本种与枯楼十分相似,惟其植株较小;叶片常3-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极稀其小裂片;雄花的小苞片较小,通常长5-16mm,宽5-11mm;花萼裂片线形;种子棱线距边缘较远。

分布区域

1、栝楼: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双边栝楼:分布于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

道地产区

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好。

生长环境

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或在自然分布区内,广为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潮湿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块栽培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盐碱地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分根及压条繁殖,生产上以分根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1、种子直播:9-10月选橙黄色短柄的成熟果实。翌春于3-4月间,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昼夜。取出晾干,并经用湿砂催芽。按穴距2m下种,上覆土3-4cm。播后5-20d出苗。

2、分根繁殖:北方在3-4月份,南方在10-12月份,将块根和芦头个部挖出,选择无病虫,新鲜的作种。分成7-10cm的小段,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适当搭配,以利授粉。按行株距2mx0.3m挖穴播种,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3、压条繁殖:在夏、秋季,将健壮茎蔓拉于地面,在叶的基部压土、待根长出,剪断茎部,长出新茎,成为新株。翌年可移栽。

病虫防治

1、黄守瓜:成虫5月开始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根部。幼虫期可用30倍烟碱水灌根。

2、瓜蒌透翅蛾:7月开始蛀食茎蔓,引起整枝枯死。

3、瓜蚜:为害幼嫩心叶,还有黑足黑守瓜等为害。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青葙子
青葙子,中药名。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评论2024-05-17

高山唐松草
高山唐松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L.的根和根茎。分布于新疆、西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头痛目赤,泄泻,痢疾,疮疡。

评论2024-05-16

密蒙花
密蒙花,中药名。为醉鱼草科醉鱼草属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具有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评论2024-05-11

大黄
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评论2024-05-08

石膏
石膏,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H2O)。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功效。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评论2024-05-08

芦根
芦根,中药名。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评论2024-05-08

知母
知母,中药名。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评论2024-05-08

淡竹叶
淡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评论2024-05-08

夏枯草
夏枯草,中药名。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评论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