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穿心莲

2024-05-08 12:5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主治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故凡温热之邪所引起的病证皆可应用。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本品善清肺火,凉血消肿。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本品苦燥性寒,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功效,故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痈,故可用治火热毒邪诸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1、穿心莲及其多种制剂口服较大剂量可致胃肠不适,食欲减退。有报道,穿心莲片、穿心莲注射液可引起药疹、上腹痛、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亡。

2、临床用药应当注意用量,出现不良反应当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叶含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烷、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等,根还含多种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穿心莲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有解热,抗炎,抗肿瘤,利胆保肝,抗蛇毒及毒蕈碱样作用;并有终止妊娠等作用。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百日咳。”

2、《广西中草药》:“止血凉血,拔毒生肌。治肺脓疡,喉炎,口腔炎,结膜炎。”

3、《广西本草选编》:“治滴虫性肠炎。”

4、《安徽中草药》:"抗痨,降压。”

5、《青岛中草药手册》:“利尿解毒。治肾炎,血淋,膀胱炎,尿道炎。”

6、《河北中草药》:“治结核性胸膜炎,颈淋巴结核,麻疹,湿疹。”

7、《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用于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8、《湖北中草药志》:“主治肺脓疡,急性肠胃炎,中毒性消化不良,胆囊炎,肠伤寒,急性盆腔炎,麻疹。”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可单用,如穿心莲片(《中国药典》);亦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

2、治肺热咳嗽气喘,与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肺痈咳吐脓痰,与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药同用;治咽喉肿痛,与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药同用。

3、治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可单用,或与苦参、木香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多与车前子、白茅根、黄柏等药合用;治湿疹瘙痒,可以本品为末,甘油调涂患处。亦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等证。

4、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者,可单用或配金银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并用鲜品捣烂外敷;若治蛇虫咬伤者,可与墨旱莲同用。

鉴别用药

1、蒲公英与穿心莲:两者均味苦性寒,归胃与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治痈肿疮毒、肺痈吐脓、咽喉肿痛、热淋涩痛。然蒲公英味甘、主入肝经,消痈散结力胜,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通经下乳,又为乳痈良药;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可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穿心莲主入肺经,善清肺火,清热燥湿力强,不但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而且治湿热泻痢、下痢脓血等湿热火毒诸证。

2、苦参与穿心莲:两者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利尿,治湿热泻痢、下痢脓血、热淋涩痛、湿疹瘙痒。然苦参清热燥湿力胜,善清下焦湿热,故有良好的除湿热退黄疸作用,兼能杀虫止痒,用治湿热黄疸、带下色黄、阴肿阴痒等。穿心莲燥湿力稍逊,功专清热解毒,善清上焦肺火,主治外感风热、肺热咳喘、温病初起、咽喉肿痛及肺痈吐脓。

相关药品

穿心莲片、清火栀麦胶囊(片)、复方穿心莲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初秋生长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上、下表皮均有含圆形、长椭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晶细胞;并有腺鳞,有的可见非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贯穿于主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呈凹槽状,木质部上方亦有晶细胞。叶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细胞,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直径约至36μm,长约至180μm,较大端有脐样点痕,层纹波状。下表皮气孔密布,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悬殊,也有不定式。腺鳞头部扁球形,4、6(8)细胞,直径至40μm,柄极短。非腺毛1-4细胞,长约至160μm,基部直径约至40μm,表面有角质纹理。

2、取穿心莲对照药材0.5g,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穿心莲内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6μl和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3: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2mol/L氢氧化钾溶液(1:1)混合溶液(临用配制),立即在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高50-80cm,4棱,下部多分枝,节膨大。叶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4-8cm,宽1-2.5cm,顶端略钝。花序轴上叶较小,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微小,长约1mm;花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3mm,有腺毛和微毛;花冠白色而小,下唇带紫色班纹,长约12mm,外有腺毛和短柔毛,2唇形,上唇微2裂,下唇3深裂,花冠筒与唇瓣等长;雄蕊2,花药2室,一室基部和花丝一侧有柔毛。蒴果扁,中有一沟,长约10mm,疏生腺毛;种子12粒,四方形,有皱纹。

分布区域

我国南方诸地均有栽培。本种原产东南亚。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现云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均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阳光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怕干旱,忌水涝,不耐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期适温为25-30℃。遇0℃左右低温或霜冻,植株全部枯萎。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中性砂壤士栽培为宜。忌连作。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法或直播法,尤以育苗移栽法为主。当9-10月果实呈黄褐色时,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分批采摘,放在荫凉处后熟几日,用罩子盖住,以免种子弹跳损失,待果荚全部开裂后,筛去果皮,取得种子。穿心莲种子细小,干粒重0.93-1.52g,种皮坚硬,外包有一层蚶质,对播种技术要求较高。苗床土壤要求肥沃疏松,耙平整细,种子在播种前要用细砂纸或砂磨去种皮蜡质再用温水浸种,再放在30℃温箱中催芽,然后播种,在广东、福建等地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在7月播种在高畦苗床上。江、浙、四川则用温床育苗于3月中、下旬,冷床育苗于4月。华北、西北地区温室宜在3月上、中旬,温床于4月上旬、阳畦于4月中旬,塑料大棚以4月15-20日播种为宜。苗床管理,主要是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出苗前要经常保持苗床湿润,畦内相对湿度保持70%-80%为宜。苗出齐后,应控制土壤湿度,以防猝倒病发生。苗高6-7cm,有3-4对真叶时即可移栽。直播在江、浙不宜早于4月中、下旬,四川4月中旬-5月上旬,北京以5月中旬为宜。栽培时最好分种子田(专供采种用)和商品田(专门收割全草供药用)两种。种子田应有5月-6月上旬移栽,行距50-65cm,株距30-35cm。商品田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栽种,行距25-33cm,株距16-20cm,每1hm2栽105000-195000株。

病虫防治

1、立枯病:有1-2对真叶期发生,可降低土壤湿度,用50%多菌灵处理土壤,或1000倍液浇灌病区。

2、猝倒病:有2-3对真叶时发生,可控制温度,注意通风,加强苗床管理。

3、黑茎病:在成株期发生,可加强田管理,及时排除积水,忌连作。发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区。

4、疫病: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或浅灌病区。

5、病害还有病毒病等为害。虫害有棉铃虫、蝼蛄等为害。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红树皮
红树皮,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L.)Lam.的树皮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肿,热毒泻痢,多种出血。

评论2024-05-20

红小麻
红小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红小麻Laporteainterrupta(L.)Chew的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菊花根
菊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利小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癃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评论2024-05-20

葎草
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评论2024-05-20

峨眉香料
峨眉香料,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TeucriumomeienseSunexS.Chow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疮疖红肿,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马耳草
马耳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热痢,热淋,痔疮,疔疮痈肿,蛇虫咬伤。

评论2024-05-20

马瓞儿
马瓞儿,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马㼎儿Zehneriaindica(Lour.)Keraudren的块根或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的功效。主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对节叶
对节叶,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翅柄马蓝Pteracanthusalatus(Nees)Bremek.的叶或根。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疮毒,劳伤疼痛。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