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白鲜皮

2024-05-09 13:54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善清热燥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胡芦巴碱、胆碱、谷甾醇、白鲜脑交酯、稗皮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白鲜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小剂量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2、《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良。”

3、《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治湿疹、风疹、疥癣,可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煎汤内服、外洗。

2、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

鉴别用药

苦参与白鲜皮:二者均苦寒而清热燥湿止痒,治湿热黄疸及湿疹疥癣,常相须为用。然苦参既入心肝胃,又归大肠与膀胱,兼杀虫利尿,治湿热泻痢、湿热便血、肠风下血、痔疮出血、带下阴痒、湿热淋痛及小便不利;并能抗心律失常。白鲜皮则归脾胃经,兼祛风、解毒、通痹,治湿热疮毒及湿热痹痛。

相关药品

湿毒清胶囊、皮肤康洗液。

相关方剂

白鲜皮散(《圣济总录》)。

药膳食疗

双白祛风汤:

1、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慢性湿疹、荨麻疹。

2、原材料:白鲜皮9克,白蒺藜12克,乌梢蛇9克,生地12克,防风9克,当归9克,甘草6克。

3、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约至没过所有药材为止,开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一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方中白鲜皮祛风,为君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刮去粗皮纵向割开,剥取根皮,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100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酮对照品和梣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3: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皮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枚;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上位,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直径约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道地产区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

繁殖方式

块茎繁殖。

栽培技术

栽种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约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900-1125kg。

病虫防治

1、霜霉病: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

2、菌核病: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后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

3、锈病:3月上、中旬发病,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后变黄褐色,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散出锈色粉末,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

4、病害还有白绢病为害。虫害有地老虎为害幼苗及块茎,另有蝼蛄、金龟子幼虫、种蝇为害。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栲栗叶
栲栗叶,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CastanopsischinensisHance的叶。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泄泻。

评论2024-05-20

秦皮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评论2024-05-16

蚌粉
蚌粉,中药材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Lea)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具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评论2024-05-14

马尾连
马尾连,中药名。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和贝加尔唐松草T.baicalense Turez.或偏翅唐松草T.delavayi Franch.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

评论2024-05-14

龙胆草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评论2024-05-10

龙胆
龙胆,中药名。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scabra B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评论2024-05-08

苦参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07

黄柏
黄柏,中药名。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评论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