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栗叶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主治
用于湿热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除湿热。主治湿热腹泻。”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采摘,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壳斗科植物桂林栲。
形态特征
桂林栲,又名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锥栗栲、野板栗栲《云南种子植物名录》,米锥、桂林锥《中国树木志》。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皮暗灰色,老时纵裂。小枝有椭圆形皮孔,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披针形或卵圆披针形,长7-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有锯齿,网络较明显,叶两面近同色,中脉在上面有突起,无毛,羽状侧脉10-12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花序轴几无毛,雄花绿白色,细小,排成直立,分枝的圆锥状或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坚果近卵形,直径1-1.3cm,高1.2-1.6cm,无毛,脐部与果底部几同大。花期5-7月,果期翌年9-11月。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秦皮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评论2024-05-16
蚌粉
蚌粉,中药材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Lea)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具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评论2024-05-14
马尾连
马尾连,中药名。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和贝加尔唐松草T.baicalense Turez.或偏翅唐松草T.delavayi Franch.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
评论2024-05-14
龙胆草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评论2024-05-10
白鲜皮
白鲜皮,中药名。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评论2024-05-09
龙胆
龙胆,中药名。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scabra B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评论2024-05-08
苦参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07
黄柏
黄柏,中药名。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评论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