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4、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捣汁服。
注意事项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药理作用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压。生姜水浸液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
相关论述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2、《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风寒感冒,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治脾胃寒证,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治胃寒呕吐,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
4、治肺寒咳嗽,若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相关配伍1、生姜配大枣:生姜发汗解表散寒而和胃;大枣益气和中以补脾。二者配伍,有养脾胃、和营卫之功。入解表药中,能解表散风而调和营卫;人健脾理气药中,有调补脾胃的作用。二者相配,是治疗体虚外感风寒或脾胃内伤的常用药对。
2、生姜汁配竹沥:生姜汁善于和中宣散豁痰,并可制竹沥寒凉之偏性;竹沥善于清热豁痰,定惊通络。二者配伍,祛痰通络之功显著。常用治痰热咳喘、头痛、中风失语、肢体麻木等。
3、生姜配竹茹:生姜善于温中止呕;竹茹善于清热止呕。二者配伍,降逆止呕之功更著,且温清相制,使温而不燥,清而不峻,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偏寒偏热之弊。凡胃气上逆之呕恶哕逆,皆可配用。偏热者,加黄连、芦根、枇杷叶;偏寒者,加白豆蔻、橘皮、半夏。
4、姜汁配白蜜:姜汁辛散,化痰散结止呕;白蜜滋润,养阴润燥通便。二者配伍,辛开与润降并用,相辅相成,共奏辛润开结通降之功。常用治噎嗝患者见有胸脘痞塞、呕恶痰涎、大便干结者。
5、姜汁配萝卜汁:姜汁辛散,化痰散结,和胃止呕;萝卜汁,理气宽胸快膈。二者配伍,有化痰散结、降气和胃之功。常用治小儿咳喘痰多纳呆者。
鉴别用药1、紫苏与生姜:紫苏与生姜均辛温,归肺、脾经,皆能发汘解表散寒,解鱼蟹毒。同用可治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但紫苏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同时,紫苏又兼能理气安胎,也可用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胎气上逆,胸闷呕吐,以及气滞胎动不安;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生姜则善于温中止呕,并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毒。又常用于脾胃寒证,包括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服半夏、天南星中毒或炮制半夏、天南星,用生姜,以降低其毒性。
2、葱白与生姜:葱白与生姜二者均为家庭常用之品,皆能发汗解表以除风寒之邪,均可用治风寒感冒。但葱白善于温通上下阳气、解散寒凝,常用于阴盛格阳、下利脉微、阴寒腹痛之证;此外有解毒散结之功,外敷可治疮痈疔毒、乳房胀痛等。生姜长于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常用治多种呕吐,尤宜于胃寒呕吐;且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毒。常用于脾胃寒证,包括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服半夏、天南星中毒或炮制半夏、天南星,用生姜,以降低其毒性。
3、干姜与生姜:干姜、生姜同出一物,均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治中寒诸证。所不同的是:生姜为当年之根茎鲜品,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证,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干姜则为往年之根茎干品,习称老干姜,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脱及痰饮喘咳。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解鱼蟹及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相关药品桂枝合剂、代温灸膏、苓桂咳喘宁胶囊、胃疡灵颗粒、生发酊。
相关方剂桂枝汤(《伤寒论》)、小半夏汤(《金匮要略》)、生姜泻心汤(《伤寒论》)、二陈汤(《和剂局方》)、三拗汤(《和剂局方》)。
药膳食疗紫苏生姜红枣汤:
(1)功效: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是较好的暖胃药膳。
(2)原材料:鲜紫苏叶10g,生姜3块,红枣15g。
(3)做法: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将紫苏叶、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烧开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30分钟后,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再把红枣挑出来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即成。
(4)用法:晚饭后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炮制方法1、生姜:取鲜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片。
2、煨姜:取生姜块,置无烟炉火上,烤至半熟,或用草纸包裹生姜数层,浸湿后置炉台上或热火灰中,煨至纸变焦黄、姜半熟时取出,除去纸,切薄片。煨后解表作用减弱,主要用于温中止呕及治疗腹痛泄泻。
保存方法
生姜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煨姜贮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大部分,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散列,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形小,排列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薄壁级织中散有多数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1g,切成1-2mm的小块,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技,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饮片性状生为不规则块状或厚片,略扁,厚1-3cm。周边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有的有茎痕或芽。质脆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姜科姜属植物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分布区域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有栽培。
道地产区各地均产。
生长见习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忌连作。宜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至重壤土为宜。
繁殖方式用根茎(种姜)繁殖。
栽培技术穴栽或条栽。秋季采挖生姜时,选择肥厚、色浅黄、有光泽、无病虫伤疤的根茎作种姜,下窖贮藏或在室内与细沙分层堆放贮藏备用。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种姜保温催芽,然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保留1-2个壮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x30cm开穴,深13-17cm,先浇粪水于穴中,待渗透土后、每穴平放种姜1块,最后覆盖细堆肥与。条栽按行距40cm开沟,施入基肥后,按株距27cm下种。上覆土与地面平。四川产区很注意播种的深浅度,播种深(挖穴30cm左右),并不断培土而成莱姜,为生姜来源;播种浅(挖穴5-10cm)而成药姜,为干姜来源。
病虫防治1、病害有腐败病,俗称姜瘟,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用波尔多液浸种10min,发病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撤病穴消毒。
2、虫害有亚洲玉米螟,8-9月为害姜的茎秆。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姜弄蝶,以幼虫为害叶片。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