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高良姜

2024-05-09 13:54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

2、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可减弱番泻叶的泻下作用,不宜合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乙酰胆碱、组胺等药合用。

注意事项

阴虚有热者禁服。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5%-1.5%,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荜澄茄烯及辛辣成分高良姜酚等。尚含黄酮类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镇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泻,还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和氰化钾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煎剂灌胃能升高犬胃液总酸排出量,兴奋兔离体肠管运动,对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抑制后的墨汁推进率;采用体内血栓形成法,给大鼠灌胃高良姜水提物或挥发油均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00%煎液对炭疽杆菌、α-或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及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毒理作用

醚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为4.2土0.4ml/kg,中毒表现为翻正反射消失,持续8h以上才死亡。小鼠灌服水提取物120g/kg,观察7d,无死亡。高良姜能使鼠伤寒沙门菌TA98和TA100发生诱变。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2、《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霍乱吐泻者,不可轻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胃寒冷痛,配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

2、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

3、治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4、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

5、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相关配伍

1、高良姜配荜茇:高良姜辛热温散,以温胃散寒止痛为主,兼能温胃止呕;荜茇辛热,偏走胃肠,能温胃腑痼冷,又解大肠寒郁,善于温中散寒,下气开郁,止呕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胃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胃寒胃痛、呕吐等。

2、高良姜配大枣:高良姜辛热燥散,散寒止痛,温胃止呕;大枣甘温平和,补中益气,调补脾胃。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温中止呕的作用。适用于霍乱呕吐甚者。

3、高良姜配干姜:高良姜辛热燥散,以温胃散寒止痛为主;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为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要药。两药配伍,可增强温胃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邪犯、胃脘腹冷痛等。

4、高良姜配半夏:高良姜以温胃散寒止痛为主,兼能降逆止呕;半夏功善降逆和胃止呕。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呕吐。

5、高良姜配人参:高良姜长于温胃散寒止痛,兼能降逆止呕;人参善于补脾调中,鼓舞脾气,助生化之源,为补脾要药。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健脾,温胃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噫气等。

鉴别用药

1、高良姜不同炮制品:高良姜的古代炮制,有炙有炒(单炒或合药共炒),有煨有炮,还有煮制,这些炮制法都与火、与温度有关,与其内含的挥发油成分也有关;今日的高良姜饮片,不炮不制,只切薄片,这是它在炮制史上的进步、发展,还是高良姜炮制意识的淡化、退化,值得研究。

2、高良姜与干姜:均源于姜科植物的根茎,均辛热归脾胃经,均既善散寒止痛,又兼温中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不同之处在于,干姜长于温脾阳,高良姜长于散胃寒;干姜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亡阳欲脱与寒饮咳喘。

3、高良姜与吴茱萸:均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善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治胃寒冷痛,胃寒呕吐。高良姜长于散胃寒,善治脘腹冷痛,胃寒吐泻;吴茱萸又入肝肾,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又可燥湿助阳、疏肝下气,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用治厥阴肝经巅顶头痛,寒滞肝脉诸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阳虚久泻、经寒痛经及月经不调。

相关药品

药艾条、安中片、九气拈痛丸、虚寒胃痛颗粒、仲景胃灵丸。

相关方剂

良附丸(《良方集腋》)、常山饮(《奇效良方》)、高良姜汤(《千金要方》)。

药膳食疗

高良姜粥:

1、功效:温中散寒。治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

2、原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3、做法:将高良姜洗净。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火煎3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倒入备好的药汁起熬煮成粥即可。

4、用法:空腹服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5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0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加正己烷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小时,放冷,取正己烷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茎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4-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密纵皱纹及灰棕色波状环节,节间长0.5-1cm,下面有圆形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内皮层环较明显,散有维管束点痕。气香,味辛辣。以分枝少、色红棕、香气浓、味辣者为佳。

饮片性状

高良姜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具点状维管東。周边暗红或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环节。质坚韧,气香味辛辣。

常见伪品

混淆品:

1、大高良姜: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Willd.的根茎。根茎圆柱形,直径1-3cm,表面淡棕红色,多切成大小不等片块,厚0.3-1cm。有翅状灰白色波状环带,环节疏,节间长1-3cm。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香气弱。

2、距花山姜:为姜科植物距花山姜AlpiniacalearataRose.的干燥根茎。表面黄棕色,直径3-10m。有分枝,具波状横环纹,节间长2-5mm。断面淡黄棕色,中柱占直径1/3。气微香,味微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根茎圆柱形,横生,棕红色,直径1-1.5cm,具节,节上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茎丛生,直立。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渐窄,全缘,两面无毛;叶鞘开放,抱茎,具膜质边缘;叶舌膜质,长2-3cm,不开裂。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5cm,花序轴被绒毛;花萼筒状,管长8-14mm,先端不规则3浅圆裂;花冠管漏斗状,长约1cm,花冠裂片3,长圆形,唇瓣卵形,白色而有红色条纹,长约2cm;侧生退化雄蕊锥状;发育雄蕊1,长约1.6cm,生于花冠管喉部上方;子房3室,密被绒毛,花柱细长,基部下方具2个合生的圆柱形蜜腺,柱头2唇状。蒴果球形,不开裂,直径约1.2cm,被绒毛,熟时橙红色。种子具假种皮,有钝棱角,棕色。花期4-9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荒坡灌丛或疏林中,或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润气候。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3-4月,从母株旁挖取带嫩芽的根茎,每株带4-5个芽,按行株距2m×1m开穴,穴宽20-25cm,深15-20cm,进行移栽,栽后填土,压紧,浇水。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岗边菊
岗边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琴叶紫菀AsterpanduratusNeesexWalper的带根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温肺止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肺寒咳喘,胃脘冷痛。

评论2024-05-19

竹叶椒
竹叶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armatumDC.的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温中燥湿,散寒止痛,驱虫止痒之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寒湿吐泻,蛔厥腹痛,龋齿牙痛,湿疹,疥癣痒疮。

评论2024-05-18

廉姜
廉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华良姜Rhizoma Alpiniae Chinensis的根茎。具有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冷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喘。

评论2024-05-16

云南柴桂
云南柴桂,中药名。为樟科新樟属植物新樟Neocinnamomumdelavayi(Lec.)Liou的叶、枝或皮。分布于四川、云南及西藏。具有祛风活络,散寒止痛,止血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外伤出血。

评论2024-05-14

石蒟
石蒟,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毛石蒟PipermartiniiC.DC.的枝叶。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止咳,消疳之功效。用于风湿痹证,腰膝冷痛,跌打肿痛,劳伤久咳,疳积。

评论2024-05-13

荔枝核
荔枝核,中药名。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评论2024-05-10

淡附片
淡附片,中药名。为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的炮制品。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

评论2024-05-10

桂花
桂花,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的花。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评论2024-05-08

吴茱萸
吴茱萸,中药名。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评论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