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6g;或磨汁;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正虚体弱者慎服。
相关论述
《贵州中草药名录》:“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风热咳嗽,无名疮毒,酒齄鼻。”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独蒜兰15g,水煎服。(《苗族药物学》)
2、疮痈肿毒:冰球子适量,加少许雄黄,捣烂外敷患处。
3、九子疡(瘰疬):鲜冰球子适量,捣烂外敷。
4、蛇咬伤:鲜冰球子、降龙草各适量,捣烂外敷。(2-4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蒸后晾至半干,再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假鳞茎呈圆锥形或不规则瓶颈状团块,长1.5-2.5cm,直径1-2cm,上部渐突起,顶端断头处呈盘状,下部膨大且圆平,近基部凹入;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木去皮),较光滑,有皱纹,膨大部无环节,环节1-2条位于基部凹入处。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气微,味淡,微苦,稍有粘性。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独蒜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5cm。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cm,顶生1枚叶,叶落后有1杯状齿环。叶和花同时出现椭圆状披针形,长10-25cm,宽2-5cm,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葶顶生1朵花。花苞片长圆形,近急尖,等于或长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长达4cm,宽5-7mm,先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不明显3裂,侧裂片半卵形,先端钝,中裂片半圆形或近楔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30-3000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红树皮
红树皮,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L.)Lam.的树皮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肿,热毒泻痢,多种出血。
评论2024-05-20
红小麻
红小麻,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红小麻Laporteainterrupta(L.)Chew的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20
菊花根
菊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利小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癃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评论2024-05-20
葎草
葎草,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苦、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病证。
评论2024-05-20
峨眉香料
峨眉香料,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TeucriumomeienseSunexS.Chow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疮疖红肿,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马耳草
马耳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热痢,热淋,痔疮,疔疮痈肿,蛇虫咬伤。
评论2024-05-20
马瓞儿
马瓞儿,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马㼎儿Zehneriaindica(Lour.)Keraudren的块根或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的功效。主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对节叶
对节叶,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翅柄马蓝Pteracanthusalatus(Nees)Bremek.的叶或根。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疮毒,劳伤疼痛。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