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主要用于痈肿疮毒,瘰疬,风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4h以上),6-9g;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慎服,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茎及茎皮含黄酮类:小麦黄素、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脂素类:西瑞香素、南荛酚即右旋的去甲络石苷元、右旋的牛蒡苷元、穗罗汉松脂酚、松脂酚、南荛素。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了哥王茎的甲醇浸剂100mg/kg可使硫喷妥钠小鼠睡眠时间延长120%,对家兔因甲基苯丙胺所致的过度兴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2、抗炎作用:西瑞香素24mg/kg腹腔注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及5-HT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对大鼠蛋清性、角叉菜胶与甲醛性足跖肿胀以及对大鼠的巴豆油气囊肿肉芽组织增生,也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
3、对心肌的作用:西瑞香素2.6mg(0.25ml)/10g(同位素86Rb测定)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4、抗肿瘤作用:了哥王茎的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50mg/kg,对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生长的抑制率为97%,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的T/C值为180%;将甲醇提取物分离得西瑞香素,对小鼠白血病P388没有活性,但3mg/kg腹腔注射对EAC细胞生长抑制率达97%;甲醇提取物分离成分小麦黄素6mg/kg和12.5mg/kg对P388的T/C值为133%和174%;甲醇提取物分离成分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mg/kg、12.5mg/kg对P388的T/C值为122%和133%。
5、促癌作用:了哥王乙醚提取液对Ra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有诱发作用,并能促进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其水提液也有这种活性,但比乙醚提取液弱。在诱发大鼠鼻咽癌过程中了哥王可能有促癌因子的作用。对甲基胆蒽(MCA)和单纯疱疹病毒(HSV-z)诱发小鼠宫颈癌有促癌作用。了哥王水提取液对小鼠表皮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有早期诱导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ODC活性高峰在涂药后6h,酶比活性比正常对照组高3-5倍,药物剂量于药达到5mg/cm2皮肤时,诱导作用较明显。
毒理作用采用序贯法测定西瑞香素液(了哥王成分之一)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4.30±2.39mg/kg。
相关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杀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泻下。治麻风、梅毒、痈疮、无名肿毒、风湿痛、肺痨、痧气、百日咳、痢症。
2、《广西中药志》:叶,捣烂加油敷跌打、痈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蛇虫咬伤,小儿头疮。
4、《全国中草药汇编》:叶,外用治急性乳腺炎、蜂窝织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1、治痰火疬(腋下鼠蹊生核疮或四肢掣挛疼痛):了哥王叶15g,加入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敷35次可愈。(《岭南草药志》
2、治无名肿毒:了哥王叶捣烂,加米酒少量,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3、治疖疮胂毒,蛇虫咬伤,小儿头疮:(南岭荛花)鲜茎叶捣烂,外敷或绞汁外涂。(《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梅毒,下疳:地棉根叶60g,青壳鸭蛋1只,先将鸭蛋轻轻打裂,和地棉根叶加水适量煎4h,至水干为度。取蛋去壳热酒送下。冷食无效,服后卧床盖被。(《岭南草药志》)
5、治热眼起膜:埔银根叶、鸡蛋白、黄糖各适量,共捣烂,做成药饼状,敷患眼,2-3天即愈。(《岭南草药志》)
6、治打伤:埔银叶捣汁,兑酒服。(《台湾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9月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1、了哥王: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短段,干燥。
2、制了哥王: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蒸4-5h,取出摊凉后切短段,干燥。或加酒九蒸九晒。了哥王叶性寒有毒,酒制或久煎,可降低其毒性,性亦由寒转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8-25mm;粗茎表面淡棕色至棕黑色,有不规则粗纵皱纹,皮孔突起,往往两个相连,有的数个连接成环;细茎表面暗棕红色,有纵皱纹和对生的叶柄痕。质硬,折断面皮部有众多绵毛状纤维。叶不规则卷曲,展平后长椭圆形,全缘,淡黄绿色至淡绿色;叶柄短,长约2mm。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1、了哥王:为不规则的短段,茎、叶混合。有的还带花、果。茎枝段外皮棕褐色,叶坚纸质至近革质破碎或完整。花黄绿色。果实暗红色至紫黑色。
2、制了哥王:形如了哥王段,色泽加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南岭荛花。
形态特征半常绿小灌木,高达1m。全株平滑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幼枝红褐色。根皮和茎皮富含绵状纤维,不易折断。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cm,宽0.8-1.5cm,先端钝或短尖,全缘,基部楔形,侧脉多数,极纤细,干时褐色。花黄绿色,数花簇生于枝顶,排成聚伞状伞形花序或呈近无柄的头状花序;花两性,无苞片,花被管状,先端4裂,无毛;雄蕊8,成上下两轮着生花被管内,花丝短,花药椭圆形;子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具圆头状柱头。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熟时鲜红色。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区域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路旁和村边。
生长见习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瘦瘠,不耐寒,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春播于3月,播种育苗,开浅沟条播,沟距25cm。播后覆土2cm,浇水保湿。待苗高25-30cm时选阴雨天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