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血人参

2024-05-14 15:58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表,化痰,利湿,活血止痛。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痈,小儿哮喘,淋证,黄疸,胃痛,胸痛,瘀血腹痛,风湿痹痛,崩漏,疔疮痈疽,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虚劳咳嗽及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补血活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解表祛湿,止痛,止血。主治感冒咳嗽,头痛,小儿痰哮,胃痛,黄疸,心绞痛,腰痛,子宫出血,乳癌初起,风湿性关节炎,疔疮,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痈:鲜血人参、苦锦各60g。焙焦,研末,拌猪肝服。

2、治小儿痰哮:血人参干根30g,水煎1杯,冲蜂蜜服。(1-2方出自《闽东本草》)

3、治红淋白浊:血人参60g,牛耳大黄15g,牛膝15g。煎水后,以鲫鱼120g,割开不洗,用姜6g,葱3g,醋12-15g,煎汤服。(《贵阳民间药草》)

4、治全身发黄,四肢无力:血人参90g,豆腐250g。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去掉粗皮,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头部形大而不规则,下部较细长,表面粗糙,有细微的纵皱纹,全体具皮孔,外表灰棕色,去皮后显灰紫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稍有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1-3米。枝灰褐色或淡褐色,被疏毛。托叶2,线状披针形,长2毫米;小叶卵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尖或钝圆,上面鲜绿色,光滑无毛,下面灰绿色。密被贴生的毛。总状花序腋生,在枝上部者构成圆锥花序;苞片2长卵形,长约2毫米,褐色,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4毫米,5裂至中部,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密被长柔毛;花冠淡黄绿色,长约10毫米,旗瓣近圆形,基部两侧有耳,具短柄,翼瓣椭圆状长圆形,基部有耳和瓣柄,瓣片先端有时稍带紫色,龙骨瓣倒卵状长圆形,比旗瓣稍长,基部有明显的耳和长瓣柄;雄蕊10,二体;子房有毛,花柱丝状,稍超出雄蕊,柱头头状。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表面具网纹和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或路旁旷野。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马棘
马棘,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Matsum.的根或地上部分。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表,散瘀消积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烧烫伤,疔疮,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食积腹胀。

评论2024-05-19

碗蕨
碗蕨,中药名。为姬蕨科碗蕨属植物碗蕨Dennstaedtiascabra(Wall.)Moore的全草。植物碗蕨,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台湾、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清热解表之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评论2024-05-14

宝咳宁颗粒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宝咳宁颗粒”。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壳(麸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黄3g。性状: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炮制:上十六味,除牛黄外,取紫苏叶、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

评论2024-02-14

保婴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保婴丸”。处方:麻黄16两,连翘4两,生石膏8两,滑石8两,羌活6两,天麻4两,栀子(炒)2两,细辛4两,防风4两,独活4两,甘草4两,全蝎2两,薄荷2两,白芍2两,大黄2两,荆芥2两,黄芩2两,川芎2两,桔梗2两,菊花2两,当归2两,白术(炒)2两,砂仁1两。制法:上为细末,每16两细末兑百草霜2两,合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功能主治:清热解表……

评论2024-02-14

催汤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催汤丸”。处方:土木香膏30g 土木香20g 悬钩子茎(去皮、心)90g 木藤蓼(去皮)50g 野姜20g 诃子(去核)36g 余甘子40g 毛诃子(去核)20g 块根糙苏60g。性状:为灰黄色的大丸,表面粗糙,纤维碎末明显;气香,味苦、辛、微咸。炮制:上九味,除土木香膏外,其余土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土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功……

评论2024-02-13

和解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和解丸”。处方:荆芥穗4两,羌活4两,白芷4两,葛根4两,川芎3两,天花粉3两,玄参3两,赤芍药3两,柴胡3两,黄芩2两,连翘壳2两,薄荷2两,甘草2两。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功能主治:清热解表。辛散透表,疏风散寒。主风寒发热,四时瘟疫,头痛无汗,百节酸痛,口干舌苦,鼻流清水,咳逆。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骨节酸痛,咳逆呕哕,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口……

评论2024-01-28

芎菊上清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芎菊上清丸”。处方:川芎20g 菊花240g 黄芩120g 栀子30g 蔓荆子(炒)30g 黄连20g 薄荷20g 连翘30g 荆芥穗30g 羌活20g 藁本20g 桔梗30g 防风30g 甘草20g 白芷80g。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

评论2024-01-18

麻石加味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麻石加味汤”。处方:麻黄1g,生石膏9g(先煎),杏仁4.5g,甘草1.5g,牛蒡子6g,炙化橘红6g,川贝母3g(以上为3岁小儿用量)。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化痰定喘。主小儿细菌性肺炎,高热喘促,咳嗽痰鸣,躁烦不安。

评论2024-01-16

九宝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九宝丹”。处方:苏叶4两,薄荷4两,桑皮4两,橘皮4两,麻黄1两,桂枝尖1两,杏仁(去皮,炒)4两,甘草2两,茯苓6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肺热不清,咳嗽痰盛。用法用量:3岁以上,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处方:带子蜂房(煅,研为末)3钱,大黄3钱,冰片3分,……

评论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