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鳖胆

2024-05-14 15:58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化学成分        

中华鳖的胆汁,含两个内酯:三羟基甾族胆烷酸内酯,及其多一个“CH2”的内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取汁磨香墨,入麝香、冰片少许,鸡毛蘸涂。(《周益生家宝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捕捉杀死后,剖腹,从胆囊中取胆汁,鲜用。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

形态特征         

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形,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榇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鼓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肉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分布区域         

1、中华鳖: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山瑞鳖: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人工制造         

、生物学特性:鳖的体色随栖息的环境而变化,呈保护色。主要用肺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在水中间歇浮到水表面交换空气。性胆怯,喜安静,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爬到岸上晒背,杂食性,但喜食动物的饵料,如鱼虾及其他动物的内脏等。水温在25-33℃时,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水温低于15℃时停止摄食,低于12℃时,伏于水底泥中冬眠。

2、养殖技术:鳖为雌雄异体,夏季是鳖的繁殖季节,交配后每年5-8月为产卵期。雌鳖常于晚上在岸边的松软泥沙滩上掘穴产卵,然后用沙覆平,每穴7-30枚。自然孵化期50-60d。可人工采卵孵化,温度控制在26-36℃,湿度在75%-85%,则孵化期缩短为40-50d孵化率高达90%。

3、饲养管理:鳖有自相残食的习性,因此按大小分级饲养,饲养密度不可过大。稚鳖期饲料要求营养丰富,易消化,以蚯蚓、熟蛋黄、动物下脚料为好。池水3-5d换1次。幼鳖、成鳖期摄食量大,5-10月每日投饵2次。亲鳖按雌雄4∶1或3∶1放养,加强秋后的营养,有利于提前发情、交配、产卵。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密花美登木
密花美登木,中药名。为卫矛科美登木属植物密花美登木MaytenusconfertiflorusJ.Y.LuoetX.X.Chen的叶。植物密花美登木,分布于广西。具有祛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腰痛,并有抗肿瘤作用,近代试用于治疗癌症。

评论2024-05-20

麒麟尾
麒麟尾,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L.)Engl.[PothospinnataL.;RhaphidophorapinnataSchott]的茎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干苔
干苔,中药名。为石莼科植物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Muell.)J.Ag.、条浒苔Enteromorphaclathrata(Roth)Grev.、扁浒苔Enteromorphacompressa(L.)Grev.、缘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L.)J.Ag.等的藻体。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沿海生长较多。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积,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瘿瘤,瘰疬,痈肿,疮疖,食积,虫积,脘腹胀闷,鼻衄。

评论2024-05-20

盾果草
盾果草,中药名。为紫草科植物盾果草ThyrocarpussampsoniiHance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疮,咽喉疼痛,泄泻,痢疾。

评论2024-05-20

连蕊茶
连蕊茶,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毛花连蕊茶CamelliafraternaHance的根、叶、花。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评论2024-05-19

牛耳枫枝叶
牛耳枫枝叶,中药名。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calycinumBenth.的小枝和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骨折,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19

花蜘蛛
花蜘蛛,中药名。为园蛛科动物金蛛Argiopebruennichii(Scopoli)的全体。具有解毒消肿,截疟之功效。用于蛇咬伤,疔毒疮肿,温疟。

评论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