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元胡

2024-05-15 16:0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胸痹心痛、肝胃气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1、元胡用药剂量过大,或单体静脉给药时间过长,可致中毒。延胡索经口服对人体毒性较小,治疗量时,可能有眩晕、乏力、恶心等反应。

2、若每次吞服10g以上时,个别患者有发疹、纳差、腹胀、腹痛、眩晕、嗜睡、心率减慢,心电图T波增宽、升高,但停药后可很快恢复。大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并可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等副作用。

3、一旦出现毒副反应,应立刻停药,并在用量、剂型及其配伍方面予以注意,以预防元胡中毒反应。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元胡可以增加马钱子的毒性反应,不宜同用。

2、中西药配伍禁忌:元胡的降压作用可以被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所消除和逆转,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期间及停药时间不足2周者,不宜应用元胡。

注意事项

1、性温,凡外感风热或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2、辛散温通,善治气滞血瘀,有耗伤气血之弊。凡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者不宜单味药服用。老年人、婴幼儿不宜长期服用,月经过多及血虚无瘀者慎用。

3、可以抑制心脏活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5、能减少胃酸分泌,萎缩性胃炎等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6、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7、活血散瘀,容易损伤胎元,妊娠期妇女禁用。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庚素、辛素、壬素、癸素、寅素、丑素、子素等),以及大量淀粉、少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和中性物质等。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甲素和丑素的镇痛作用也较为明显,并有一定的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延胡索醇提物能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延胡索总碱能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延胡索全碱有抗溃疡、抑制胃分泌的作用。延胡索浸膏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能对抗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离体胃和结肠的收缩。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促进大鼠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影响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重量增加。

5、此外,尚有肌肉松弛、镇吐、降低体温等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口服延胡索醇浸膏LD50为100±4.5g/kg。小鼠静脉注射乙素、丙素、丑素的LD50分别为146mg/kg,151-158mg/kg,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延胡索癸素的LD50为127mg/kg。麻醉猫静脉注射乙素40mg/kg后,血压略降,心率减慢。正常兔静脉注射乙素20-40mg/kg时,呼吸短暂兴奋,剂量加大至60mg/kg时,则抑制呼吸。猴一次口180mg/kg先出现短暂兴奋,继而呈极度镇静和较深度的催眠作用,但感觉并不丧失,随后发生四肢震颤性帕金森综合征,尿中有管型,但数日后可恢复;若每日口服85mg/kg连续2星期,除出现镇静,催眠作用外,于第4-7d的反应基本与口服180mg/kg者相似,内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心脏和肾脏有轻度混浊肿胀。

相关论述

1、《雷公炮炙论》: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2、《本草纲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盖延胡索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

2、治热证胃痛,配川楝子,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治寒证胃痛,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如安中散(《和剂局方》)。

4、治气滞胃痛,配香附、木香、砂仁;若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

5、治中虚胃痛,配党参、白术、白芍等。

6、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配柴胡、郁金。

7、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川楝子、山栀。

8、治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用。

9、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

10、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

11、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相关配伍

1、元胡配香附:元胡辛苦而温,主入血分,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香附辛苦微甘性平,主入气分,善理气开郁,活血调经。两药同用,既可活血化瘀,又可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血畅则气顺,气血并治,行气止痛作用倍增。适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肝胆之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2、元胡配乌药:元胡主入血分,活血行气,善散血结;乌药主入气分,行气止痛,善散寒气。两药伍用,气血同调,共达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脘腹疼痛,尤以偏于寒性的气滞疼痛最为适宜。

3、元胡配小茴香: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止痛要药;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为治疝要药。两药伍用,散寒止痛作用显著。适用于寒湿客于厥阴,气血凝滞所致的阴囊肿痛。

鉴别用药

1、生元胡与醋元胡:二者均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然生延胡索因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止痛效果欠佳,虽可用治气滞血瘀的疼痛病证,但临床少用。醋制后,可使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大大提高而增强止痛药效,广泛地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一身上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胃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2、元胡与川芎:两药均具有辛散温通之性,均能活血,行气,止痛,均可用治气滞血瘀诸痛证。然延胡索止痛效用卓著,可广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川芎善于下调经水,为妇科调经之常用药,且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又为治头痛之要药,多用于胸痛、胁痛、痛经、产后瘀痛、头痛、风寒湿痹等。

相关药品

安胃片、复方胃宁片、元胡止痛片(软胶囊、颗粒、口服液、滴丸)、九气拈痛丸。

相关方剂

金铃子散(《圣惠方》,录自《袖珍方》)、延胡散(《奇方类编》)、延胡生化汤(《胎产心法》)。

药膳食疗

调经酒:

1、功效:补气理血,活血调经。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先后不定期。

2、原材料:当归、川芎、吴茱萸、白芍、茯苓、陈皮、元胡、丹皮各9g,熟地18g,制香附18g,小茴香6g,砂仁6g,白酒1000ml,米酒500g。

3、做法:先将以上药物扎碎,放砂锅中,倒入白酒与米酒。在火上煎煮1小时。待冷,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4、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20ml。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炮制方法

1、元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浸,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2、炒元胡:取延胡索片或块,眢锅内,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显黄色,取出放凉。

3、醋元胡:取净延胡索捣碎,加醋拌匀,闷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或取净延胡索,放入用适量清水稀释的米醋液中,煮至醋液被吸尽,取出,切片或干燥后捣碎。每延胡索100kg,用米醋25kg。

4、酒元胡:取净延胡索片或碎块,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延胡索片100kg,用黄酒20kg。

5、元胡炭:取延胡索片或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呈焦褐色,喷洒清水少许,火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绿黄色。糊化淀粉粒团块淡黄色或近无色。下皮厚壁细胞绿黄色,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壁稍弯曲,木化,有的成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螺纹导管直径16-32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中约3分钟后取出,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块茎扁球形,直径5-1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底部微凹处为茎痕或根痕,其周围有数个小突起;上部或侧面有数个大小不一的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上部中央陷处有茎痕及芽,有的块茎成“分瓣”状或上部分成2-3瓣。质坚硬,难折断,破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饮片性状

1、元胡:参见药材性状。

2、炒元胡片:形如延胡索片,表面深黄色。

3、醋元胡:形如延胡索,深绿色,略有醋气。

4、酒元胡片:形如延胡索片,深黄色或黄褐色,略有酒气。

5、元胡炭:表面呈焦黑色,内呈焦褐色。

常见伪品

混淆品:

夏天无: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decumbens(Thunb)Pers.的干燥块茎。呈类球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团块,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顶端钝圆,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质坚硬,断面较平整,黄白色或角质样。气微,味苦。

伪品:

1、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干燥块茎经黄色染料染色而成。形态待征见半夏项下。

2、薯蓣珠芽: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Thunb的珠芽(余零子),用黄色染料染色后伪充延胡索出售。本品呈球形、椭圆形,直径0.4-1.2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具不规则网状皱纹,有的可见疙瘩状突起。质坚硬,断面黑褐色,角质样。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无毛。块茎扁球形,直径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须根,有时纵裂成数瓣,断面深黄色。茎直立或倾斜,常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茎节处常膨大成小块茎,小块茎生新茎,新茎节处又成小块茎,常3-4个成串。基生叶2-4枚;柄长3-8cm;叶片轮廓宽三角形,长3-6cm,宽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末回裂片近无柄,裂片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20-30mm,宽5-8mm,全缘,少数上半部2深裂至浅裂;茎生叶常2枚,互生,较基生叶小而同形。总状花序顶生,长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狭卵形,位于花序下部者长约10mm,先端3-5栉裂,位于上部者全缘;萼片2,细小,早落;花冠淡紫红色,花瓣4,2轮,外轮上瓣最大,长15-25mm,上部舒展成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的兜状瓣片,边缘具小齿,先端有浅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长距,下瓣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浅囊状突起,内轮两瓣长10-15mm,合抱裹于雄蕊外,上部宽倒卵形,中、下部细长成爪;雄蕊6,略短于内轮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条形,长8-10mm,花枝细短,柱头近圆形,具乳突8个。蒴果条形,长1.7-2.2cm,花柱、柱头宿存,熟时2瓣裂。种子1列,数粒,细小,扁长圆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密布小凹点。栽培品常只开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等地。浙江东阳、磐安、永康、缙云等地及江苏南通地区有大量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旷野草地、丘陵林缘。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强,怕夏季高温闷热,怕旱,忌水淹,怕强光照射。地下块茎分布较浅,每块茎具1-2个芽,多者3-4个。9月上旬-10月上旬栽种,幼芽从芽眼长出但不出土;11月上旬地温在5cm处有23-25℃时块茎从下部生根;地温在18-20℃萌芽开始,沿水平方向伸展成细长匍匐茎,习称行鞭;12月上旬形成第一个茎节,生有2-4支地下茎。气温在4-5℃时茎开始出土,尤以7-10℃为宜。2月上旬出苗展叶,幼叶呈淡红色,逐渐变成绿色。3月上旬地下茎在节处膨大形成淡黄色光滑的块茎。4月中旬种块茎腐烂萎缩。以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前茬地以甘薯、小麦、水稻、玉米、豆类、白术、粟等作物为宜;亦可水旱轮作或与薏苡轮作。

繁殖方式

用块茎繁殖。

栽培技术

栽种期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 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

病虫防治

1、霜霉病,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

2、菌核病,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娄,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灰混合后撒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

3、锈病,3月上、中旬发病,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后变黄褐色,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散出锈色粉末,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还有白绢病为害。

4、虫害有地老虎为害幼苗及块茎另有蝼蛄、金龟子幼虫、种蝇为害。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七叶莲
七叶莲,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Hayata的根或茎叶。七叶莲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跌打肿痛,骨折,疮肿。

评论2024-05-20

麒麟尾
麒麟尾,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叶Epipremnumpinnatum(L.)Engl.[PothospinnataL.;RhaphidophorapinnataSchott]的茎叶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对节叶
对节叶,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翅柄马蓝Pteracanthusalatus(Nees)Bremek.的叶或根。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疮毒,劳伤疼痛。

评论2024-05-20

对节叶根
对节叶根,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翅柄马蓝Pteracanthusalatus(Nees)Bremek.的根。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劳伤疼痛。

评论2024-05-20

多穗石柯茎
多穗石柯茎,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多穗石栎Lithocarpuspolystachyus(Wall.)Rehd.的茎枝。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损伤骨折。

评论2024-05-20

甘露子
甘露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甘露子S.sieboldiiMiq.的全草及根茎。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湿热黄疸,小便短涩。外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20

罗望子叶黄檀
罗望子叶黄檀,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羽叶黄檀Dalbergiapinnata(Lour.)Prain[D.tamarindifoliaRoxd.;DerrispinnataLour.]的根及茎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敛疮的作用。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下肢溃疡。

评论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