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益气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人参益气汤”。处方:黄耆4克 生甘草 人参各15克 白芍药9克 柴胡7.5克 炙甘草 升麻各6克 五味子140个。制法:上药嚼咀,分作四服。功能主治:治热伤元气,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处方:黄耆4.5克 人参 防风 升麻各2.1克熟地1.8克 生地 白芍各1.5克 生草O.3……
评论2024-01-20
温中化痰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温中化痰丸”。别名:温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干姜(炒)陈皮(去白)各15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心眩目晕,嗜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用法用量:每服30~50粒,用温开水送下,不拘时服。
评论2024-01-18
十四味建中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十四味建中汤”。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炮制:上俰咀,为粗散。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
评论2024-01-18
升阳益胃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升阳益胃汤”。别名:益胃汤(《医级》卷八)。处方:黄耆60克 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 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 黄连3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
评论2024-01-18
升阳除湿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升阳除湿汤”。别名: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处方: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 蔓荆子2.1克 防风 炙甘草 升麻 藁本各3克 柴胡 羌活 苍术 黄耆各4.5克。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功能主治:治妇人饮食劳倦,心火乘脾,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用……
评论2024-01-18
守中金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守中金圆”。处方:干姜(炮)、甘草、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各等分。炮制:上件为细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功能主治:理中焦不和,脾胃积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或饮酒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疼,手足不和,身热不渴,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评论2024-01-18
小安肾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安肾圆”。处方:香附子、川乌、川楝子,各一斤,用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干,焙;熟干地黄八两,茴香十二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四两。炮制:上六味为细末,酒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夜多旋溺,肢体倦怠,渐觉羸瘦,腰膝沉重,嗜卧少力,精神昏愦,耳作蝉鸣,面无颜色,泄泻肠鸣,眼目昏暗,牙齿蛀痛,并皆治之。 常服补虚损,……
评论2024-01-18
新法半夏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新法半夏汤”。处方:陈皮(去白)、神僸(炒),各四两。草果(煨.去皮)、半夏僸(炒),各二两三钱。干姜(炮)四两,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钱半。甘草四钱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中酒吐酒,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 常服温中破痰,开胃健脾,消酒进食。用法……
评论2024-01-18
消谷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消谷丸”。处方:神曲180克 炒乌梅肉 炮姜各120克 麦芽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蜜丸。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水谷,朐膈痞闷,腹胁膨胀,日久不愈,食减嗜卧,口无味者。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下50丸,一日服三次。
评论2024-01-18
消食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消食圆”。处方:乌梅(去核.焙干)、干姜(炮),各四两。小麦蘖(炒黄)三两,神僸(捣末.炒)六两二钱。炮制:上件为末,炼蜜和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 又治胸中有寒,饮食不下,反胃翻心,霍乱呕吐,及病后新虚,不胜谷气,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并宜服之。用法用量:……
评论2024-01-18
逍遥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逍遥散”。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
评论2024-01-18
枣肉平胃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枣肉平胃散”。处方:陈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两;甘草(炒)、生姜、红枣,各二斤;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炮制:上件碎,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令水干,取出焙燥,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
评论2024-01-18
正气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正气散”。处方: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同厚朴各三两,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炮制:右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正气逐冷,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吐、痢,呕逆酸水,咳逆,怠惰嗜卧,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稍热服。 又治久患疟疾,膈……
评论2024-01-18
泽兰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泽兰圆”。处方:黄泽兰(去梗)、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人参(去芦)、赤石脂(煅),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白茯苓(去皮)、续断,各三分;肉桂(去粗皮)、川芎、白术、干姜(炮)、当归(去芦.微炒)、甘草(炙.微赤),各半两;熟干地黄(净洗.酒蒸.焙)一两半。炮制:上为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产后劳伤,脏脐虚羸未复,气血不调,……
评论2024-01-18
滋肾生肝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滋肾生肝饮”。别名:生肝饮(《医级》卷八)。处方:山药 山茱萸各3克 熟地黄(自制)6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2.1克 五味子(杵,炒)1.5克 柴胡 白术 当归 甘草各0.9克。功能主治:滋肾疏肝。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小便自遗,频数无度;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用法用量:水煎……
评论2024-01-18
养胃进食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养胃进食丸”。处方:人参(去芦头)甘草(锉)各30克 白术 白茯苓(去皮)各6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炒)90克 陈皮(去白)45克 神曲(炒)75克 大麦蘖(炒黄)45克 苍术150克(去粗皮)。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30……
评论2024-01-18
宁神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宁神汤”。处方:人参 青皮各1.5克 黄耆6克 神曲2.1克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0.9克 苍术 炙草各3克。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燥湿。治脾胃气虚,湿热内困,食后昏沉,懒动嗜卧。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川芎3克 当归9克 炮姜1.2克 炙草1.2克 茯神3克 桃仁12个 人参6克 益智2.4克 柏子仁3克 陈皮0.9克。功能主治:益气养血,……
评论2024-01-17
牡丹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牡丹散”。处方:干漆(炒)、苏木、鬼箭、蓬莪,各一分;甘草(半盐汤炙.半生)、当归、桂心、牡丹皮、芍药、陈皮(去白)、红花、延胡索(炒)、没药(别研令细)、乌药,各一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利,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
评论2024-01-16
六和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六和汤”。处方: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评论2024-01-16
来苏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来苏散”。处方:柴胡(去芦)、甘草(炙)、干姜,各二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桔梗、防风、荆芥穗、五如皮,各一两。芍药(半两),麻黄(去节)、陈皮(去白),各一两半。黄芪(蜜水浸一宿.炙)一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解利四时温疫,伤寒,身体壮热,头痛憎寒,项脊拘急,浑身疼痛,烦渴闷乱,大小便涩,嗜卧少力,全不思饮食,及诸气疾,五劳七伤,山岚瘴……
评论2024-01-16